,但问题是.我们真没数据。”
“要不然,我们还是重新再做几次实验?”
“也许是我们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有问题,某些没有控制到的变量影响了最终的结果。”
陈念摇了摇头,回答道:
“这么搞没用。”
“哪怕最后测出来了相同的结果,但这样的结果是具有随机性的,根本不能指导我们后续的设计工作。”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得从模型入手。”
“这样,伱们先把数据交给我,我回去再研究研究,这么短的时间也确实干不了什么。”
“如果有进展,我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实际上,此时的陈念已经隐约意识到了问题出在哪里。
不,系统没有问题,模型也没有问题。
相反,系统所输出的模型,是极为精确的。
但是,这个模型是在绝对理想情况下输出的理论模型。
它不会去考虑实物实验中的各种条件影响,也不会任何人为因素的影响。
或者用一个经典的笑话来表达:
这玩意儿,就是一只真空里的球形鸡。
发论文?足够了。
理论实验?太够了!
但是如果用来做实物实验的指导,它的精度就势必会出现问题。
所以,陈念要做的事,把这个并不完整的模型补充完整,补充上它本来应该具有的,考虑各类环境因素后的容错因子。
这项工作并不简单。
按照正常的流程,它就是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来支撑的,这也是陈念最开始提出那个要求的原因。
但在听到研究员的话之后,他突然反应过来。
自己也许并不需要这种东西。
因为,他有挂!
还记得当时,他在做单晶炉的设计的时候,就曾经通过不断试错,一次一次降低了单晶炉的解析成本,最后把系统的“价格”,压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平。
那现在,实际上他也完全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来找到那几个正确的容错因子!
想到这里,他悄悄打开系统面板,选中一台陌生的LM-6000燃气轮机,随后又选中了这台燃气轮机的透平叶片模块。
由于之前他已经对AGT110完成了解析,此时系统显示的解析消耗仅为0.12点。
但是,有就行!
只有一个数字,知识增量就可以体现在数字上。
模型是现成的,但适用于现实的模型却还不存在。
那就是说,只要自己补齐了容错因子,就一定可以容纳数字发生变化。
这算是一种投机取巧,但.
难道利用大量的数据来修正模型,就不是投机取巧了吗?
他只不过是把过程搬到了虚拟的系统中罢了。
想到这里,陈念精神一振。
随后,他收拾起桌面上的数据文档,头也不回地跑回了自己的住处。
而他身后的那些研究员,则愣在了原地,面面相觑。
“这么搞能行吗?”
其中一人略有些忐忑地问道。
“.不知道,反正如果让我来做的话,大概率是不行的。”
“他不知道不知道。”
“陈工确实是天才,但我觉得这种事情不是天才能解决的。要么我们还是找王总问问,看能不能从哪里调点数据过来?”
“也有道理,起码有数据,陈工还能有点参考.”
“走吧,我们一起去找他看看。”
“那陈工那里呢?要不劝劝?我感觉是无用功啊。”
“别闹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