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五十二章 血亲(上)(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首饰匣里的几样金珊瑚首饰都送了过来。

有项圈,有朝珠、佛珠,还有戒指与耳环。

七七八八的,摆了半炕。红彤彤的,分外醒目。

小姑娘已经是看不过来,不晓得摸哪个好了。

太后见她伸手要抓戒指,忙递了个项圈给她把玩,随即吩咐宜妃道:“那小物什,让十六媳妇帮孩子收着,要不,送到嘴里,可是了不得。大的东西让她先玩儿,走时也都给她。”

屋子里除了太后与宜妃外,德妃也在,坐在宜妃对面的凳子上。宜妃身后侍立的是王嫔与十六福晋婆媳,德妃身后是十四福晋与几个在园子里伴驾的年轻贵人。

这半炕的金珊瑚首饰,足有一二十件,说赏就赏了,连宜妃都有些眼热。

宜妃笑得花枝乱颤,转过头来对王嫔与十六福晋道:“还不快点谢赏,连我都眼红了,这曾孙女一来,可是入了太后的眼了。”说着,又笑着奉承道:“借太后吉言,今儿得了太后的赞,又得了太后的赏,也是这孩子的福气呢!”

王嫔与十六福晋上前,身子已经插葱似的,矮了下去谢赏。

太后笑着摆摆手,叫她们起了。

宜妃又笑着说道:“太后,这孩子十五个月了,还没起名儿,要不然就恭请太后赐个名儿。”

太后笑着点了点头,寻思了一会儿,道:“小名就叫宝音吧。”

屋子里众人,除了几个年轻贵人与十六福晋进宫年头短,对蒙语不甚熟外。其他德妃、宜妃与王嫔都是学了半辈子蒙古的,自然是晓得这“宝音”的意思。

宝音,是蒙语,换成汉话,就是“福”的意思。

用这个做孩子的小名儿,又吉利又大方,甚是妥帖不过。

这次却是连宜妃也起了,同王嫔与十六福晋一起谢过太后赐名。

屋子里一片其乐融融,就听殿外太监扬着公鸭嗓道:“启禀太后,礼部侍郎、二等伯曹寅之妻李氏同和瑞郡主奉懿旨前来请安。”

屋子里的热闹瞬间冷了下来,太后看了看德妃,又瞧了瞧宜妃,微微皱眉,吩咐边上的内侍传人。

早些年,太后这边也是有不少外命妇请安的。

因这几年体力不支,老人家怕吵闹,除了圣寿节一并受礼外,其他的命妇都见的少了。

偶尔召见两个,也不外乎是经年的老人,过来讲讲古什么的。

这次破例召见李氏,太后心里却是置着气。

老人家上了年岁,这姓子就执拗起来。

她有个嫡亲的侄孙,想要留在京里这边当差,却是因各种家法制度约束,只补了个虚缺,整理曰无所事事,隔三差五便要来太后这边撞一次钟。

曹家倚仗的,不过是孙氏当年照看康熙十来年的情分。

这点,让太后心里很不舒坦。

她同康熙现下虽是母子情深,但是早年的关系生疏得紧。

曹家不过是包衣奴才,只因沾了孙氏的光,儿子为高官,孙女栓婚郡王,孙子指了郡主,加上阖家抬旗,这已经是天大的体面。

如今,连个妇女怀孕,都要使唤内务府的嬷嬷,这依然是王府待遇。

太后这边的亲戚,却是连个奴才也比不上,老人家心里怎么会舒坦?

虽说李氏在去年圣寿节时,也曾随同其他诰命进宫请安,不过是站在人群里行礼罢了,太后没大留意过。

少一时,李氏与初瑜已经随着内侍进来。

走进屋子几步,婆媳两个都蹲了下去。

李氏艹着生疏的蒙语,口称:“奴才李氏恭请皇太后圣安。”

初瑜这边则是换成了:“曾孙女恭请太后老祖宗圣安。”

太后听着李氏说着蒙语,微微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