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年与噶礼结亲、趋奉二阿哥,越说罪名越大。
嵩祝早已双膝着地,叩首请罪,心里却将那个姓金的御史恨得不行。
虽说皇上确实为了京城少雨之事烦躁,但是若不是姓金那小子大清早地弄这么一出弹劾的戏码来,何至于引得皇上发这么大的火气。
康熙训斥到最后,也带了几分怒意,道:“索额图、噶礼、朕皆诛之,嵩祝岂非更甚于索额图、噶礼,朕不能诛之?抑畏伊镶蓝旗之党?”
嵩祝听到皇上将自己同索额图与噶礼相比,唬得魂飞魄散,求饶的话都说不出了。
索额图与噶礼是什么人啊?一个子孙被斩首,自己个儿被处死在大牢里;一个是被责令自尽,发妻随死,子侄也是斩首的斩首,发配的发配。
虽然他当了大学士后,凡事以李光地为马首,那也是因为怕办砸了差事,才如此的。谁让李光地是官场不倒翁,出了名的天子宠臣呢?
这句话不仅吓坏了大学士嵩嘱,也听得三阿哥与几位镶蓝旗的官员都跟着冒虚汗。
天子怕什么?怕臣子结党,撼动朝纲。
臣子怕什么?怕“党争”,也怕皇上用“党争”为由子,清剿不合心的臣僚。
历朝历代,有人的地方,就难免有结党的。
说其他的,不过是书里的记载,瞧了也是当成故事读的。早年间,索额图与明珠的争斗,却是许多臣子耳闻目睹的。
不少臣子,沾了“结党”的名儿,就断送了前程。
三阿哥这里,身为皇子阿哥,又得封和硕亲王,他倒不担心自己会失了皇父欢心。
他是听了康熙这句话,心里警醒。
被圈了大阿哥与被废了的二阿哥,都是镶蓝旗,这说起来真有些不吉利。
不过,是不是宣示,在大阿哥与二阿哥储位无望后,自己这个最年长的皇子,是天命所归?得以承嗣皇统?
三阿哥心里正在纠结,是该忧该喜,突然想到镶蓝旗的皇子不止三位,还有十四阿哥。
想着十四阿哥的受宠,与德妃在宫里的地位,三阿哥不由地生出几分提防之心。
虽说后宫名义上是四妃主理宫务,实际上还是以宜妃、德妃两人为主。惠妃是大阿哥生母、八阿哥养母,两个儿子都遭到皇帝厌弃,她这个做妃子的还有好去?
虽说没有被打入冷宫,但是宫里的人是最势力的。虽不敢坏了规矩,但是也没人再去奉承与理会。
惠妃只能沉寂,整曰里呆在自己宫里吃斋念佛。
三阿哥之母荣妃,待年宫中,是康熙最早宠幸的后宫之人,年纪比康熙还大两岁。连着生了五子一女,其中前四个皇子都夭折了,没有叙齿,只有长女与幼子长大诚仁,就是三公主与三阿哥姐弟。
康熙实际上的长子承瑞,就是荣妃所出。
连番的生育与丧子之痛,使得荣妃的身子受损得厉害。加上她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上了年纪,精神不足,也鲜少插手宫务了。
剩下的宜妃与德妃,没有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实。
十四阿哥是德妃幼子,又同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结党。自从八阿哥沉寂以后,十四阿哥已经有取而代之之势。
同出身卑微的八阿哥不同,十四阿哥同三阿哥一样,都是四妃所出,除了没有分封之外,身份上一般无二。
加上十四阿哥年轻,在宫里养育的年头多,比三阿哥更受皇父亲近。
三阿哥心里已经打起小算盘,看来自己也要有兄弟做助力才好;还要随时盯着老十四那边,别让他钻了空子。
都是皇子,所谓受宠不受宠,还不是因为十四阿哥同十六阿哥他们与年长的阿哥相比年幼。他们小时候,皇父已经年过半百,对儿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