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弘治年间到现在,张氏兄弟嚣张跋扈多少年了?
虽然去年曾被方沐贤一事闹得惊恐不定,但这么长的时间他们还好好的,在外面是低调了些,在府内却不会。
甚至更加残暴。
这次日还恰好是十二月初一朔日大朝会,张鹤龄兄弟也要参加。
府内下人冒着深夜犯禁可能会被杖死的风险也要逃出侯府,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朝参官和勋戚。
大朝会上,杨廷和“义愤填膺”,一顶大帽子就盖了过去。
“当此欲行新法富国图强之际,陛下已有明旨嘉靖五年以前新法只行于广东,到底何人煽风不止?臣请陛下降旨,令三法司会同锦衣卫严查此案,定要揪出幕后主使乱法害国之人!”
张氏兄弟浑身发抖。
事情越闹越大了,现在这件小事又与新法扯上了关系。
御座上的皇帝面沉如水。
杨廷和慷慨陈词:“去岁逆贼方沐贤业已查明真相,贼人只是匿身侯府,借国戚之便意图祸乱大明。此次一桩小小田产之争,究竟是何人在后兴风作浪?寿宁侯、建昌候御下不严、多造冤情是事由,必严查而平民愤;幕后之人借事生乱,意在新法成败、宗亲恩情,更是其心可诛!”
皇帝反倒问了一句:“杨阁老,是否言重了?”
“不然!”杨廷和一脸坚决,“陛下曾降旨,勋戚有犯律例者,三法司可先定刑,再呈禀陛下圣裁。此案已在京城之中传得人尽皆知,三法司若不秉公断案,臣等推行新法威信何在?陛下圣裁,宽恕则新修律例依旧无法约束勋戚,治罪则有损亲亲之恩。贼人用心歹毒,可见一斑。”
王琼佩服地看着他。
真勇啊。出手的可能正是陛下,你一口一个贼人,是不是在发泄怨气。
皇帝的脸色果然难看。
过了许久才瞥了一眼张氏兄弟,满脸恨铁不成钢的神色。
“那便先严查!散朝后,参策御书房议事!”
于是刚刚散朝的张氏兄弟就先因之前命案、昨夜府中命案、咒骂皇帝及行巫蛊之事的嫌疑先被收押了,而他们被押往刑部大牢时又见到了跪在承天门外的司聪。
画面似曾相识,张鹤龄、张延龄顿时面如土色。
你他妈的,为什么要学方沐贤?你这浓眉大眼的锦衣卫指挥竟是逆贼?
司聪整得太夸张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消息迅速传到了御书房。
还是御书房门口,还是方沐贤跪过的位置。
司聪磕头之后说道:“臣自知有罪!罪臣代建昌候放印子钱获利是一罪,今闻寿宁侯、建昌候当此民怨鼎沸之时犹敢逼死家仆,罪臣惶恐,其人昔年于曹祖案中令臣狱中害死曹祖恐怕真有内情。罪臣不敢怠慢,只敢实言出首,请陛下发落。”
杨廷和脸色变了:昔年曹祖告发张氏兄弟,用的可是阴谋不轨的罪名。
那时候,最终并没查到什么实据。曹祖告张氏兄弟,也只不过是因为他儿子在侯府为仆,没把他这个老爹照应供奉好。
但曹祖死于锦衣卫诏狱中,竟是司聪奉张氏兄弟之命出手的?
皇帝脸色铁青:“押往刑部天牢,给朕查个明明白白!”
参策们看着皇帝,心里惴惴不安:莫非是没想到牵扯出来的事情越来越多?
昔年有曹祖案,去年有日精门刺驾案,前后两任皇帝都被那两个蠢货“动过心思”,皇帝还能在最后关头“开恩”控制事情走向吗?
司聪被带走了。
一万五千两他拿得出来,但王佐他害怕。
这次自己跳进这个泥潭,司聪也不知道是生是死,虽然王佐跟他说过了不会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