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惊一场,只是一个人在神像长明灯前,风雨吹动灯火,才有了影影绰绰的景象。
这人姓张,名叫张瑞安,字长公,普通百姓家庭出身,却是读书人,家里很穷,穷到连灯都点不起,但十分好学,没日没夜读书练字,到了晚上家里没灯,就跑到这里,就着神像前的长明灯夜读。
张瑞安显然是听过方临,面对如斯名人,更是四品官员,极为拘谨。
方临却看向地上对方写的字,心中微惊,比起那个于教谕,此人的字超出不知几许,不由赞叹一声:“好字!”
“大人过誉!过誉!”张瑞安惶恐作揖。
他家中穷困,不得名师教导,这字完全是无师自通,自己苦练得来的。
一般人背书是捧着书苦读,死记硬背,张瑞安却有自己的方法,直接拿着抄写,抄几遍后就印在脑子里,烂熟于心了,不仅把书背了下来,同时还兼顾了书法,一举两得。
方临听了此人练字方法,看到对方手中因为长年扣笔生出的一大块茧子,却是明白,这种方法说起来简单,想要长久坚持,却鲜有人能做到。
他感叹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一个人十数年专心一件事,即便不能成名成家,那也能做出些声响来。”
张瑞安听到如此夸赞,更是不知所措,只道:“家贫,只想取得功名,养活家人。”
这种环境,方临也没有多谈,和对方说了旅游而来,想要借宿,张瑞安主动领着前去寻找村正。
张瑞安带着方临,去敲开了村正家门。
方临揖手道:“村正请了,我等乃是出游的行人,因遇风雨,不便再行,望方便则个,寻地方借宿一晚,明日早行,依例纳金。”
到了如今,大夏出行之人颇多,除了在城里,一般的镇头村庄难寻客栈,时兴民宿,有些农家甚至明码标价,只要依例纳金,一般都能找得到暂住之所。
村正听了这话,又从张瑞安口中得知方临名讳,四品大官,自是答应,将村口白毫庵借了,并在村里找了些有空房的人家,这些人家还不敢要钱,还是方临坚决给了。
方临一家选了村口的一处人家,对方一家腾出了两间厢房,稍挤了些,不过出门在外、又是这般雨天,能寻得一处避雨地方已然是难得。
因为是陌生地方,屋外又是风声疾厉,很难睡着,夜半起夜,方临看到张瑞安从庵中离开、在风雨如晦中归家,竟是练字练到了这么晚。
……
次日清早,雨水停下,空气中仍有着蒙蒙水雾,方临带着黏上来的秋秋出门,在村中散步。
路过一处,忽而听到一个有些熟悉的声音:“救命!快来人啦!救命啊!”
奇怪的是,虽是喊着救命,但这声音又不是很大声,似乎是怕吓着人,喊着颇为斯文。
方临循着声音,前去一看,竟是昨晚见过的张瑞安。
此时,对方像是树桩一样戳在一大堆泥巴里,正用双手一把一把的抓着泥巴往外丢,狼狈不堪。
方临喊来人,用锄头将泥巴扒开,将对方解救出来。
张瑞安说起来:“今早,我来后屋这边扫树叶,这边一边挨着山坎,我看坎上一层红的、绿的叶子,想着它们迟早会掉到屋顶,干脆把它们扒下来,一起扫掉。谁知道扒着扒着,这山坎忽地朝下一沉,滑过来了,将我埋在一大堆泥巴里,直起腰子却动弹不得……”
有村人问他:“张秀才,我家就在旁边,我也在院子里,怎么没听到你喊人?”
“我不忍心大声喊,怕吓着我娘。”张瑞安挠头道。
村人都笑他傻。
方临看着那山坎,微微摇头:“也是长公你命大,这山坎要再来滑坡一次,非将你活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