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墙尚且有耳,诸君又如何确保赵忠不会知道事情真相?”王修坐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说的众人无言。
尤其是那句隔墙有耳,他不就是那个耳嘛。
“即便堵得住一时之嘴,能堵住一世吗?更何况赵延在不其也经营多年,便无几个忠君之士?”王修继续问道。
众人再度沉默。
杨明也不自觉地点头。
那射中张辽的死士也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但仍然冒死射之。
与杨明而言,他是歹人,但与赵延而言,却是忠于他那个令君的死士。
谁又能说这样的人在不其县仅有一个呢?
而只要还有一个,偷溜到雒阳将真相告之赵忠,那地方的上书就毫无意义。
这点与曹操顿如出一辙,宦官深居宫内,地方的上书哪比得上他们的近言。
“叔治有何高见?”童恢开口问道。
童恢这话虽然和前面一样不中听,但杨明和伏雅都齐齐望向他。
“少君,那王胡几岁?”王修也不生气,只是望着杨明问道。
“十岁。”杨明回道。
“既如此,那王胡便是少君义子。”王修接着说道。
这话说完,童恢一愣,但是伏雅与杨明却是马上明白过来。
为友杀人无错,但还差那么点意思,但为子杀人,天经地义。
“可如此行事,应当会触怒赵忠。”伏雅望向杨明。
“无论怎么做,只要赵忠知晓赵延为少君所杀,都会与之结仇,我想少君在做出决定之前已有所思虑。”王修接着说道。
杨明点了点头。
当张辽把那带血竹简呈给他之时,他并非鲁莽决定要杀赵延,而是做了选择。
当初荀攸给了他三策,在顿丘一行后,下策已被他排除,只剩下上、中二策。
也是因为不想轻易舍弃上策,因此他一直不想与赵延起正面冲突。
但凡事都有底线,赵延害死王胡触碰了他的底线,所以他做了选择,舍弃了上策。
也就等于,他选择了中策。
没错,他做了选择,但仍有选项可以选,这就是他的思虑。
而且选择中策,也是“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体现。
杨明接着再看向王修,目光与先前大有不同。
作为穿越者,看人带着历史光辉,或者开天眼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王修这个仅有一丝印象的人物,他此前并未太在意。
但就如同他收张义时所想那样,也如同王胡给他的感觉一般,人才能发挥多少能量与所处环境关系太大。
从刚才一番言论可知王修之才不低,如果能为他所用,应该也能大有所为。
他此时帐下有徐晃、张义、张辽,但还缺乏谋臣。
他现在杀了赵延,等于和所有宦官为敌,他需要谋臣为他出谋划策。
原本荀攸是更好的人选,但从上次他阁楼才求得三策的经历来看,如今他地位不够,荀氏是不会为他所用的。
而相比之下,出生地方世家的王修则有可能会为他所用。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几番接触下来,王修坦诚、聪慧的品质也同样吸引着他。
剩下的问题,就是不知王修有没有意向。
他如今毕竟尚无官职,而王修是地方世家大族的子弟。
“少君,此事还是由你定夺。”伏雅看到杨明反应,开口道。
杨明这次帮了他大忙,无论杨明如何选择,他都会尽力善后。
“便依叔治所言。”杨明开口道。
商议完善后之事,待出了正堂,杨明找到伏雅问道:“昨日事发突然,我还未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