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又对峙了一段时间,袁绍想到了许多其他的办法,但是董仲颖依然采用了一个字,那就是“宅”,让袁绍的图谋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因为董仲颖很清楚,他在用兵上只是一个泰迪,他为什么要当自己泰罗来用。
不过这样的宅也让董军的众将有些骚动,甚至现在在洛阳主政的杨阜都亲自写了信给董仲颖,告诉他洛阳的世家大族对于现在的情况有所不满,认为董仲颖现在做的是白白耗费粮草。
杨阜在信中最后写道:“我们对于世家大族的依赖远远小于袁绍的,袁绍兵比我们多,粮道也比我们长,每天耗费的粮食必然比我们多。我们应让两军缓慢相持,拖长战事。至于洛阳和那些世家大族的情况,我想您不用担忧。”
随着杨阜的信一同到来的还有很大一批粮食,原来王允得知中原大战,收缩了西域的军力,从西域的财货中拿出了一些“土产”,换来了一些粮食,来支援董仲颖的战斗。
果然,和杨阜所说的一样,董仲颖受到世家大族的压力虽然不小,但是袁绍面临的压力就更为巨大了。
他大部分的军队和粮食都依靠着那些世家大族的“友情支持”,甚至了为了这些支持,他都已经开始“贷款”了,不少的官位已经被他许诺给了别人了,但是即使这样,那些世家大族对于现在的战局非常不满。
每一天,他们的库房中的财货都会少,每一天,他们在袁绍身上的注越来越多,但是袁绍依然和董仲颖相持。
一日,袁绍依旧在帐中议事,商量如何攻破官渡,来获得胜利。
这时候袁绍却听闻袁基来访,他将袁基迎入帐中问道:“不知道兄长来访有什么事情?”
袁基回答说:“我为冀州的百姓而来,我经其野,看到冀州之民面有菜色。我听闻幽州、并州、青州等地也是如此。”
“我过去曾经听人说过‘如果人民疲劳,国家就会瓦解,与其射出很多箭没有命中目标,不如谨慎发箭,不要轻易出击。’而您现在的做法就是在漫无目的的射箭。”袁基又继续说道。
曹操这时候站出来说:“董仲颖将主力集结于官渡,想要与袁公决胜负。袁公以正义敌无道,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
看到袁基想要反驳他的话语,曹操又继续说道:“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高祖和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以为先退则势屈。现在袁公和董仲颖相持许久,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这正是要坚持的时机,千万不可坐失。”
袁基听了曹操的话语说道:“你说的话语很正确,至少在军事上没有任何的过错。荀子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本初能够有如此的兵力和维持如此兵力的补给,靠的就是那些忠诚之士的支持。”
“我所说的话语并不代表我自己的意思,而是那些忠诚之士所提出来的,过去本初您之所以可以驱逐韩馥靠的就是这些人,您可不能忘记韩馥的前车之鉴。”袁基的话语比起规劝更像是威胁。
袁绍的脸色不好看了,他何时受到过如此的威胁,那些世家大族竟然不打算支持他。
“现在我的叔父袁隗正在和那些世家大族交涉,想要让他们拿出更多的物资来支持您,但是那些世家大族毕竟有他们自身的利益在,所以情况非常的不利,如果你在官渡和董仲颖相持的时间过长,恐怕您的后方会生变。”袁基又继续说道。
袁绍叹了一口气道:“现在正在相持的关键时候,我们试过很多的方法引诱董仲颖出战,但是没有一个方法成功,董仲颖用兵之强远远超过我们的预计,或许他之前一直不肯出战,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
曹操也说道:“面对董仲颖这样的敌人,一点点小小的疏忽会带来毁灭性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