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713章 五代—后汉的建立(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五代时期的后汉,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特殊的政权,其建立过程充满了主客观因素的交织。

以下将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结合历史资料,对后汉的建立进行深入探讨。

客观方面

1. 政治背景与局势动荡

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五代时期,中国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等政权的更迭,政治局势极不稳定。

这一时期,军阀割据、战争频繁,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为后汉的建立提供了客观条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知远作为后晋的重要将领,逐渐崭露头角,为后汉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契丹的入侵与后晋的灭亡:契丹(辽国)的入侵是后汉建立的重要外部因素。

后晋末年,晋出帝石重贵因不愿继续向契丹称臣,导致契丹大军在耶律德光的带领下攻占了后晋都城开封,后晋宣告灭亡。

这一事件为刘知远等将领提供了反抗契丹、建立新政权的机会。

2. 军事力量与地理优势

刘知远的军事才能与威望:刘知远作为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威望。

他曾在多次战役中击败契丹军队,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同时,他在河东地区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后汉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军事保障。

地理优势与战略选择:河东地区地处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刘知远利用这一地理优势,采取“隔岸观火”的策略,一方面观察契丹在中原的动向,另一方面积极积蓄力量,为建立新政权做准备。

当契丹人因根基浅薄难以长久统治中原而北撤时,刘知远趁机联络中原各地军民,合力杀入开封称帝。

主观方面

1. 刘知远的政治智慧与战略眼光

审时度势与伺机而动:刘知远在契丹入侵后晋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

他准确判断了契丹难以长久统治中原的形势,采取了假意投降、暗中积蓄力量的策略。

同时,他积极采纳亲信郭威的建议,制定了由汾水南下取河南、进而图天下的战略计划。

这种审时度势、伺机而动的策略为后汉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巩固汉人统治与争取民心:刘知远在建立后汉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汉人统治、争取民心。

他恢复了石敬瑭的年号并宣布称帝,以表明自己忠于后晋的态度;

同时,他积极打击契丹在中原的残余势力,恢复汉人的生产生活秩序。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中原地区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2. 内部团结与权力斗争

功臣武将的支持与矛盾:后汉的建立离不开刘知远身边功臣武将的支持。

然而,这些功臣武将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刘知远在临终前将年幼的儿子刘承佑托孤给这些功臣武将,导致后汉政权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权力斗争。

这种内部团结与权力斗争的交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汉政权的稳定和发展。

后汉隐帝的失政与政权灭亡:后汉隐帝刘承佑在位期间大权旁落、诛杀权臣等行为引发了郭威等将领的叛变。

最终刘承佑在逃跑过程中被乱军所杀,后汉政权灭亡。

这一事件表明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以及统治者个人素质对政权稳定的重要性。

总结

五代时期后汉的建立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上政治局势的动荡、契丹的入侵与后晋的灭亡以及地理优势与战略选择为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