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重要着作——许慎《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语言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说文解字》的详细解读。
一、作者与创作背景
许慎(约公元58年—约公元147年),字叔重,东汉时期着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古文字学家。
他一生致力于汉字的研究与整理,倾注了大量心血于《说文解字》的编撰工作。
当时,东汉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文字的使用和解释存在诸多混乱,隶书成为书写的主流,但乱讲汉字的现象也随之产生。
鉴于当时俗儒说字解经多与文字古义不合的情况,许慎为了讲明先贤造字的意旨,决定对汉字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为后人提供科学研究和教学的依据,随即决定亲自编撰一部字典来正本清源。
二、内容与结构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全书共十五卷(原称作“篇”),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第十五卷为叙目。
原书现已失落,但其中大量内容被汉朝以后的其他书籍引用,并有北宋徐铉于雍熙三年(986年)校订完成的版本(称为“大徐本”)流传至今。宋以后的说文研究着作多以此为蓝本。
《说文解字》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说解共用字。
它以小篆字形为正体,每个字头下,先列出小篆字形,然后解释该字的本义,再分析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最后列举别的字形及用法。
这种编排体例是许慎的一个重大发明,也是汉字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三、思想价值
建立了汉字理论体系:《说文解字》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通过系统分析汉字的字形、字义和字源,揭示了汉字的构造规律和演变过程。
它首次阐发了“六书”的内容,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和用字的方法贯穿了整部《说文解字》,成为后世研究汉字的重要理论基础。
开创了部首检字法:《说文解字》按部首分类法来统摄每一个汉字,这种编排体例不仅方便了汉字的检索和查阅,也为后世编纂字典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直至当今使用的汉语字典、词典,仍然使用部首检字法编排。
保存了大量古文字资料:《说文解字》收录了汉字形体的多种写法,除了小篆外,还有籀文、古文等异体写法。
这些字体大都为象形体,为研究汉字提供了宝贵的古文字资料,也为推究上古文字的本义给予了较大的方便。
后世发现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简帛文字等汉朝以前的文字,都是依据《说文解字》所收录的这些古文字字形作依据,才得以考证和认读。
反映了汉代社会文化和思想:《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文字学着作,也是一部反映汉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百科全书。
它记录了早期人们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涉及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不同寻常的人物或事件、王制、礼仪等多个方面,为我们了解汉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四、影响与传承
《说文解字》自问世以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着作,也是世界语言学史上的瑰宝。
历代学者对《说文解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传承,形成了丰富的“说文学”体系。
清朝时期,段玉裁、朱骏声、桂馥、王筠等人对《说文解字》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和阐释,他们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