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暗示梁朝去探探陛下的口风。
一看风向,二探线索。
“皇爷爷,您还不了解他吗?他要是能给我透露点口风,我还用得着在这儿发愁吗?”梁朝满脸无奈,摊开双手说道。
“那看来我也帮不上什么忙了。对了,你们这案子如今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因为自家外公的缘故,他对这案子的进度也颇为关心,忍不住开口打探。
“当年北境的将领,基本上都被清算得干干净净了。”
提到这儿,梁朝脸上闪过一丝不自在。毕竟这些将领,可都是国之良臣,朔之猛将,为国家立下过赫赫战功,可最终却没能落得个好下场。
而且下手的还是皇室,做的不光彩,他自然也说不出口。
虽说这事和他没有直接关系,但他身为皇室成员,心里还是觉得有些愧疚。
“当年那件事,我等就算把刑部、礼部以及秘书省的卷宗翻个底朝天,也只能找到只言片语,案件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梁朝眉头紧皱,语气中透着深深的无力感。
“我交给你的十七号卷宗,没有查出什么吗?”按理说不应该啊!
“别提了,现在宗正寺被瑞王爷把控着,我根本没办法明目张胆地去调查。也就是李尚书进行了一些常规的问询,可效果微乎其微。”梁朝说着,脸上满是气馁之色,仿佛一个泄了气的皮球。
“礼部那边呢?你不是有教谕这层关系吗,调查起来应该没什么阻碍吧?”
“说来也真是巧了,礼部保留下来的卷宗,最早也只能追溯到景佑年间,之前的全都被销毁了。”这也是让李炤和梁朝最为苦恼的地方,如今线索几乎断绝,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看不到一点希望。
“而且,那些曾经经历过建隆年间的老人,几乎都三缄其口,要么就干脆装傻,一问三不知。”
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景佑帝对这件事的态度尚不明确。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遗老生怕说错一句话,就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万一哪天景佑帝心血来潮,再来一次清洗,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目标?
面对这种局面,王清晨也深感头疼。
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亲自前往北境督办此案。
毕竟那里是当年事情的发生地,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些了解内情的老人。只要能从他们口中得到一些信息,便能大致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或者,直接去找自己的外公了解情况。
再加上李继春的口供作为佐证,这案子的真相或许就能水落石出了。
只不过,最终查出来的真相,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那就很难说了。
毕竟,就从如今宗正寺的态度来看,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继续阅读
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犹未可知。
“看来我是真的帮不上你什么忙了。”王清晨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
“对了,当初我在其他卷宗上标记出来的那些疑点,李尚书如何处理了?”这也是他十分关心的问题。
毕竟那算是他在刑部留下的一点“遗产”。
“你可别提了!刑部诸公,差点没把你骂死。李尚书按照你的标记,要求彻查景佑年至今所有存在重大疑点的死刑案。这么一来,需要重审的案件足足有一百二十七件。
目前,已经有结果的案件中,有二十七件确定无疑,十三件改判,其他的还在审理当中,你走之后,哪还管他洪水滔天。”
“对了,以后你要是去刑部办事,可得小心点儿。”梁朝好心提醒道。
“怎么说?刑部也算是我的‘娘家’,他们不至于这么对我吧?”王清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