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不是大脑不在线,而是好久没认真学东西了。或者我一直就没认真过,导致现在外强中干。
本来打算稳一点的,执行这个计划,现在的结果也算意料之中。就像我弥合一道伤口,就会在另一个地方再撕裂出一个伤口,捉襟见肘,或者说能量守恒。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动态与稳态开始比较了。怎么比较呢,动态不也有稳态的潜能吗?如此观之,动态不是可以完全兼容稳态吗?
好像不是的,当一个东西声明它永远不会动,和一个东西声明不动并不是不会动,而是出于一个不动的状态,这区别就出来了。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觉得,动态的相比稳态的,在这个特定的方面是不可靠的。
但是动态的抗逆性更强,稳态的抗逆性也更强。前者应该是恢复力稳定性(抗逆性),后者属于抵抗力稳定性(抗逆性)。
但若是一味追逐着长期的收获,是否,会养成一个只延迟享受的习惯?
不如长短相随。
我是否是心先与理呢?是的,这是人性的弱点吧!
若是我不破围,会不会彻底封闭自己的视野,让自己不断积累偏见呢?
最好是破围了,又不表现出来。不动声色,冷眼看这繁华?又感觉太冷漠了。没法找到一个好的状态,矛盾无处不在。
善于发现累心,但又做不到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算了,顺其自然好了。
我来观察一下,从过至今地去比较,到底那种状态是更好的?结论是,今天,此时此刻,是最佳的状态。
回过头来,也只发现,我的大脑被纸醉金迷破坏了,才变得如此脆弱。我们幻想的,或者我们被给予的概念,并不是真实的。
人是不能总活在梦里的。
形式上的增长会造成实质上的退化,愿望是很美好的,但实际上,人的能力与耐性是有限的,画饼画大了,饼就没了。
年轻人期望着无拘无束,摸石头过河的新鲜刺激感,而岁月是不饶人的,迟早,人要追求稳定性与可预见性。
在这个“快”的世界里,只剩下一个问题,“你能给我带来什么?”我无法回答,不是因为我不知道,而是我知道,我什么也给不了。
更讨厌的是一种无积累式的付出。
唉!只能说,前路漫漫!
只能奖励两种模式,一是聪明,二是勤奋,可偏偏出了些假聪明,假勤奋,哦!还是前路漫漫呵!难道要选择奖励愚笨么?如此聪明的人就要假装愚笨了。
大而无用,果然,带来一些优势必然带来一些劣势,这个模型是稳定的负反馈,所以,这是一个正常的,或者说正确的形态。
领悟到了一个新的概念叫技术灭绝,我处于这样的世界里,或者我学的专业是这样的,于是,我现在的切入点是什么呢?是旧的且必要的积累,或者新知识的摄取。新知识可以提高我们对新事物的敏感度,同时泛泛地涉猎和可以提高我们的潜藏在大脑深处的灵感。
很多矛盾都可以总结与变与不变,经验与发展的关系。太哲学了罢!
时间使一些东西头重脚轻,就像预料的一样,大饼会随着面的消逝而逐渐变薄,或者变成一半,或者变成一个有宽度的孤。
利润与质量间的矛盾似乎消失了,水与不水没了分别,亦或者黑箱蒙蔽住了人们的双眼。
先上,先试试,不试试怎么知道,越来越多的“快”的思维取代了“慢”的思维。
我该庆幸的是,我自己是体会了这两种模式,并在人生中完成了这个过渡过程,这样我似乎有了两只不同的眼睛看待世界,而不是只用一样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于是我会做很多对比与思考。
我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