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打听,三人终于找到了整个县城里唯一的一家客栈。
客栈完全秉持着这里的建筑风格——大。进了门首先是一个大院子,感觉最少能停下十辆马车。
拴好马,三人进了屋。大堂同样不小,松松散散地摆了五六张桌子,有两桌人正在吃饭。
一个跑堂模样的伙计迎了过来,“三位客官,打尖还是住店?”
“住店,开两间上房。”
“好嘞,客官里面请。”
“对了,外面有三匹马,帮忙给喂一下。”
伙计的脚步明显停顿了一下,又飞快的打量了三人一遍。穿着粗布补丁衣服,没想到还有马。
他已经在这里干了五六年,眼力早就练出来了,没想到今天竟然看走眼了。
“客官,咱们这里还有一等上房,是独立的小院子。一个院子里有三间上房,刚好够住。您看……”
秦小幺只觉得这伙计打量了他们一遍后,立马改变推销策略,态度也越发的恭敬了。略一琢磨她就想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果然是“先敬罗衣后敬人”,看来下次出来得换身行头了。
走在前头的秦老三点了头,“带路吧。”
客房都在后面,伙计把他们带到了一个稍偏一点的院子。
“客官,这里离前面稍远,能安静些,也省得有那不长眼的冲撞了两位姑娘。”
伙计很长眼色,也会说话,秦老三很爽快的打赏了他一小块碎银子。
伙计谢了赏退出去,掂了掂手里的碎银子,没有一两也有八钱,足够他喝顿小酒了。
有赏钱打底,伙计跑得更勤快了。先是给几人送了热水洗漱,然后把饭菜端到了他们院子里。
“这些都是店里的招牌菜,客官慢用,一会儿我来收拾。”
“稍等,”秦老三叫住了伙计,“我们想跟你打听点事。”
“您说。”
“我们想买点粮食,不知道附近有没有粮铺。”
“有的有的,出门往左转,一直走到头就是。”
“不知道粮食的价格如何?”
“糙米六文钱一斤,麦子十文,粟米十二文。”
“这么便宜?”秦小幺惊叹,这价格比北山村丰年时的价格还低。
“这是限购量之内的价格。客官有所不知,咱们西宁省的粮食限购,每人每月限购十斤,种类不限。”
秦小幺迅速算了一下,每人每月十斤,就等于每天不到四两。这数量女人孩子还能勉强吃饱,男人连半饱都混不上。
“超出限购数量,价格就要贵了不少。粟米二十文一斤,麦子三十文,粟米四十文。”
好家伙,这哪里是贵了不少,是直接翻了三倍不止。看来这里的百姓应该都是以这种限购粮为生,吃不饱饿不死,怪不得普遍都是瘦弱的。
见几人一直在粮食上面打转,伙计试探地问:“客官,您是要买粮?”
秦老三点头。
伙计犹豫了一下,说道:“我听客官口音应该不是本地人,想来不知道。咱们西宁省的所有粮油铺子都是官办的,需要凭着户籍文书才能买粮油,只要是西宁省的户籍都行。”
伙计一句话把几人都听懵了。
凭户籍购粮,这事着实是出乎了秦老三的意料。他料到了粮价不低,这个不要紧,反正他们不差钱,也只打算买点麦子和粟米。
小幺那里还有不少糙米,足够他们吃上几年的。买些麦子磨成面粉,偶尔改善下伙食,能挺到明年自家的麦子熟了就行。
粟米是给老人和孩子预备的。大郎媳妇快要生了,坐月子需要。
只是他万万没料到,如今竟然花钱都买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