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进那里出来,郭信又在军汉们面前露了个脸,向军汉们说了些出征前无关痛痒的话。
军中的反应已经没有在太原府得知出征时的那么兴高采烈,因为这仗不是为了争夺中原,就算打下魏州也只是稳固新朝的权威与地盘,对普通将士来说并没什么好处。军汉们对此向来看得明白。
好在此时打仗已经是家常便饭,哪年消停无战了反而不正常。
郭信向部下宣布了出征日期,将出征的琐事安排交给副将章承化,便又没什么事了。对于郭信来说,他只是刚刚进入中层的武将,这仗怎么打还轮不到他说话,下面的细节也不必他来事必躬亲,本职就是带好自己五百来号人听命行事罢了。
郭信心想:下面的人劳力,上面的人劳心,像自己这样不上不下的人最是清闲。
郭信回到家,在进内院时碰见了大嫂刘氏。
开封的郭府比太原的旧宅大很多,郭荣与刘氏也重新搬进了郭府,不过是住在稍偏一些的院子里,寻常并不容易碰见。
刘氏依旧抱着郭谊,似乎刚从张氏那里出来,见到郭信,笑着跟他招呼:“听荣哥说,最近二郎要随官家出征?”
郭信点头道:“大哥说的对,官家要去河北征讨不臣,我也在随军之列。”
刘氏笑着说:“意哥儿顾家,快出征的日子还有空往家跑,不像你大哥,一有战事就像是要赖在营里似的,整月都不见人影。”
郭信看出刘氏笑容里夹带的失落,好言道:“大哥也是一心于公。”
刘氏微微叹了口气:“意哥儿说的我也明白,你们儿郎心里头装的都是大事,自然没空顾得上我们妇人。”
说着刘氏回过神来,自觉有些失言:“我说多了,二郎别往心上去。”
郭信识趣地转开话题:“大嫂刚从母亲那儿出来?”
刘氏点头,还要说什么,襁褓中的幼儿却突然从梦中惊醒一般,在刘氏的怀中哭闹起来。
郭谊才刚满一岁,还不会走路,却在刘氏怀中不停挥手蹬腿。
郭信开了个玩笑:“这孩子四肢有力,以后肯定跟荣哥一样勇武。”
刘氏安抚着怀内的幼儿,像是自嘲一般:“我倒希望他长大后,世道能太平些,不用和他爹一样上阵杀敌哩。”
郭信辞别刘氏,便转身向自己的厢院去。刘氏的话提醒了他,对于此时的妇人来说,和自家男人相关的事占据着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玉娘正坐在窗前刺绣,突然感到眼前的阳光一暗,目光移起,却见到一个身影兀然立在自己身前,不禁惊呼出声。
等她抬头再细看时,才发现来人是郭信,嗔他道:“郭郎进门怎不吭声?吓到妾身了。”
郭信:“我见玉娘这么认真,没忍心打搅。玉娘在做什么?”
玉娘把针线收好,将手里刺绣的物件递给郭信看:“郭郎最近就要出征,我为郭郎做了个鱼袋,不过上头的字还没想好刺什么……郭郎有主意么?”
鱼袋原本是指用来装官员身份鱼符的小袋,不过后来流行开来,寻常百姓也会挂在腰间当做佩囊使用,类似于后来的荷包。
郭信接过鱼袋,拿在手上把玩了一番,又递回给玉娘:“玉娘要是不知道刺什么,不如就刺个‘玉’字。”
玉娘闻言双颊微红,郭信的嘴里时常会说些令她充满羞意的话,这些话总是不经意间从郭信的嘴里脱口而出,若非她知道郭信的为人,肯定会以为他是什么浪荡子弟。可也正是这样的郭信,让她总是忍不住去猜测他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郭信见玉娘直盯盯地看着他的脸,不明所以地道:“我说错了话?”
玉娘微微摇头,重新将针线拿了起来。
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