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安史之乱——崔光远、神会、袁履谦等(1 / 1)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崔光远,字光远,博陵安平人,唐朝时期大臣,出自博陵崔氏第三房,唐朝将领,房州刺史崔敬嗣之孙。门荫入仕,起家唐县安令,安史之乱时,授西京留守采访使,迁拜御史大夫、京兆尹。安禄山攻入长安,授予京兆少尹,逃向灵武,擢为御史大夫。平定叛乱后,拜礼部尚书、邺国公,出人剑南节度使,讨平段子璋后,失守魏州,不能禁止郭愔士卒摽掠,坐事论罪。

神会,禅宗六祖惠能晚期弟子,菏泽宗的创始者,建立南宗的一个得力人物,六祖着名的法脉传人之一,俗姓高,湖北襄阳人,幼学五经、老庄、诸史,后投国昌寺颢元出家。童年从师学五经,继而研究老、庄,都很有造诣,后来读《后汉书》知道有佛教,由此倾心于佛法,遂至本府国昌寺从颢元出家。他理解经论,但不喜讲说。

袁履谦,安史之乱时任常山长史,是常山太守颜杲卿的部下。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享年大约七十五岁。

孙逖,字子成,博州武水人,唐朝时期大臣,宋州司马孙嘉之之子。学穷百家,善于属文,十五时,撰写《土火炉赋》,得到宰相崔日用称赞,通过制科考试,授左拾遗,迁起居舍人,入为考功员外郎、集贤院修撰,得到吏部侍郎王邱和相国燕国公张说推崇。掌管选拔人才二年,提拔杜鸿渐、颜真卿、李华、萧颖士、赵骅等人,随同苗晋卿一起成为中书舍人、知制诰,充任河东道黜陟使。去世时年六十六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为文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着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着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崔乾佑,博陵安平人,叛将安禄山部下,唐朝名将。出身博陵崔氏破落之家,骁勇善战,进入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幕府,参与发动安史之乱,带兵攻取洛阳,大败名将封常清。先后发动灵宝之战、潼关之战,打败并俘虏名将哥舒翰,攻取长安城和河东郡,屡建功勋。大战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于河东郡,兵败后投奔安庆绪,授天下兵马使。赢得邺城之战的胜利,不久史思明发动政变,随同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一同被杀。

田乾真,小名阿浩,唐朝中期名将,安禄山部将,文武双全,是安禄山军中有名的骁将,很受安禄山器重。安禄山在范阳叛乱,揭开了安史之乱的大幕,田乾真随同叛军南下,攻取洛阳,之后又跟随崔乾佑攻取潼关、长安。攻陷长安后,为了稳定长安局势,安禄山任命田乾真为京兆尹,但是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失去人心,田乾真疲于奔命,后田乾真攻安邑,因为陕郡守将杨务钦反正,田乾真不得已而解围而去。郭子仪率大军反攻长安,与长安城西大败叛军,田乾真等人逃走,之后史再无记载。

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三月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