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814章 压轴(1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红夷大炮,其原型是欧洲在十六世纪发明的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火炮,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国,并很快被仿制。

所有类似设计的火炮都被中国统称为称红夷大炮,也称红衣大炮。

而红衣大炮其实并不是“通假字”,比如一些人说的满清入关后为了避讳,才用“衣”替代“夷”,而是因为明朝官员为了表示对这种大威力武器的敬畏,通常会用一块红布遮住大炮。

红夷大炮在设计上与当时明朝本土拥有的火炮相比,有很多优点,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

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1吨以上。

而明朝获得的第一门红夷大炮也不是正常的贸易渠道买入,而是通过打捞沉船的防守取得。

实际上,在夷人向大明输出佛朗机炮的时候,西方就已经出现了红夷大炮这种前装加农炮,只不过在当时这种火炮制造艰难,所以数量不多。

而且,因为射程、威力上的优势,所有西洋国家也有意向大明等国隐瞒这种武器,更不会和大明进行交易。

最初的红夷大炮应该是明万历四十八年,时任肇庆推官的邓士亮在广东沿海沉没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独角兽号”打捞上来的22门,根据与当时欧洲火炮标准的对比,红夷大炮原型之一就是英国的舰载6磅、12磅、18磅前装滑膛加农炮。

但也有一些史料记载,明朝似乎在更早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获得过红夷大炮,是从被当作海盗、倭寇击沉的小股荷兰舰队里打捞上来的荷兰舰炮,或是在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地铸炮的工匠带来的“吕宋炮”。

魏广德不知道这些细节,可在一些游览胜地看到的古代火炮文物,加上看到过的一些军事文章,也知道“身管比”这个名词。

衡量身管长度和口径大小时,要特别注意“身管长/口径”的比例,简称身管比,身管比大,则初速高,射程越远。

魏广德到了工部找到朱衡,把自己的诉求说了下。

“你说的这个大炮要多大?善贷,时间这么紧,我可不敢保证能按时把东西交给你。”

听到魏广德说要工部加紧铸造一批火炮,朱衡就感觉头大。

工部下面的军器局倒是可以铸炮,可炮这个东西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造的,可不是做出一个样子就能拿出去使用。

铸造过程中一点失误,就会导致铸炮失败,炸膛风险大增。

“这个.....”

魏广德想了想,才比划道:“炮长至少得有十尺,炮口小,炮尾粗,炮壁要厚一点,炮口估摸着有个三、四寸就可以了。”

“你这东西用铜料还是铁料,知道造这东西多贵吗?”

听到魏广德的话,朱衡就觉得头大,炮不仅要大,还要厚炮壁,这得废多少料子。

“还有,你以为铸炮很容易,光是炮模都不是一个月能完成的。

就算能造出来,这东西也不能随随便便就用,还得试炮.....”

“停停停。”

魏广德急忙摆手,打断了朱衡的絮叨,把自己的想法低声说了一遍,甚至连不开炮的理由都想到了,军器局新开发的武器,所以只是展示,还真不敢试用。

“你这个.....”

朱衡听完魏广德的话就是皱眉,感觉怎么有点像欺君之罪。

“朱大人,这炮呢,让军器局的匠人继续搞,尽量搞出来,没别的要求,就是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