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帝王,大多数都很短命。14位皇帝中竟然有11人不得善终,因此也被后人称为历史上最血腥的王朝——北魏。 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政权,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王朝。 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勇猛强悍,他本是代国遗孤,代国被前秦灭了以后,前秦天王苻坚十分仁慈,不仅没有诛杀拓跋珪,反而将其留在了代国故地。 淝水之战后前秦土崩瓦解之际,慕容垂建立了后燕政权,而拓跋珪也依靠慕容垂的强大力量完成了部落的统一,恢复了代国的基业。 此后拓跋珪野心膨胀,击败了慕容氏的后燕集团,拿下了北河地区大片土地。 只可惜拓跋珪到了晚年整天躲在后宫嗑药,导致精神有点不正常。除了一言不合就要诛杀大臣外,拓跋珪对自己的女人也不手软。 当时王世子拓跋绍的母亲贺夫人犯了点错,拓跋珪就勃然大怒,打算杀了她。这事儿一不小心就传到了拓跋绍耳中。 本来拓跋绍也没继承权,他索性带着杀手翻墙入院,宰了自己的父亲拓跋珪,救了自己的母亲,一代雄主拓跋珪被杀时年仅39岁。 拓跋珪死后,他的长子拓跋嗣为其报仇,诛杀了弟弟拓跋绍一帮人,顺利继位。 拓跋嗣还算不错,勉强稳住了局面。不过真正厉害的是拓跋嗣的儿子拓跋焘。太武帝拓跋焘16岁继位,一生南征北战,兵法如神。 相继灭亡大夏、北燕、北凉等国,又拿下了西域诸国,打服了柔然,最终于公元439年消灭北方的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了北部中国。 不过太武帝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想要一鼓作气拿下刘宋,实现统一华夏的大业。可惜此时的北魏还不具备统一中国的实力,太武帝的军队多次渡江进攻都以失败告终。 尽管太武帝一生文治武功显赫,但晚年却变得暴躁和多疑,动不动就滥杀无辜,甚至在贴身太监宗爱的煽动下逼死了自己的长子拓跋晃。北魏朝政一度混乱。 公元452年,宗爱害怕被太武帝处死,先行下手刺杀了太武帝。 一代雄主死在了一个太监的手里,年仅44岁。拓跋焘死后的王位争夺也是血腥不断。其儿子南安王拓跋余被宗爱拥立登上皇位后,开始计划将权力从宗爱手中剥夺。 没想到太监宗爱知道后利用南安王去宗庙祭祀的时候将其刺杀。南安王拓跋余死后,太武帝拓跋焘的长孙拓跋浚即位。拓跋浚即位后立即调集大军捉拿宗爱及其党羽,将他们处以极刑。 拓跋浚继位后将北魏治理安稳,但却英年早逝。随后即位的是年仅24岁的拓跋弘和皇太后冯氏,堪称史上比较幼小的皇帝和皇太后组合。但拓跋弘并不想一味地做个傀儡皇帝。有一次他闹脾气,打算把皇位禅让给他的叔叔拓跋子推,自己出去做个闲散王爷,好在被群臣给拦住了。 后来拓跋弘为了表明态度,18岁的时候便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年仅5岁的儿子,自为太上皇,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 23岁那年拓跋弘刚刚御驾亲征柔然凯旋而归,结果就突然去世了,死因不明。而这也是历史上的一桩悬案,但是当时的人都怀疑是冯太后所杀。 不过皇太后冯氏非常喜欢汉文化,在位期间极力推崇鲜卑汉化改革。 孝文帝拓跋宏长大以后也深受祖母的影响,开启了汉化改革之风。在位期间做了很多汉化工作,其中标志性的有两件事:一是将国姓拓跋改为元,所以此后北魏的皇帝都以元为姓,他本人也改名为元宏。 二是将都城迁徙到更南边的洛阳。这场改革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北魏保守落后的面貌,而且还加速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对华夏的封建时代民族融合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元宏去世后,他的儿子元恪继位。元恪在位时利用其父推行改革所带来的红利,北魏柔然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