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 辽东总兵——杨文(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能够得到朱元璋的赋诗送行,杨文受宠若惊,同时也信心百倍,他很快平定了叛乱,杨文奏报平定林宽余党,“俘获三十冈等处洞‘蛮’2970人”。朝廷命令杨文班师回京,在平定广西和贵州的这两次叛乱中,杨文按照朝廷的指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因此备受朱元璋的赏识,从此,他春风得意,青云直上。

杨文被派到辽东“训练军马,仍督屯种”,同时还奉命为建藩广宁的辽王建造王府。辽王名朱植,是朱元璋第十五子,就藩辽东,成为镇守辽东的亲王。当时因王府尚未建成,辽王只得暂驻大凌河北,朱元璋命辽王妃父武定侯郭英为筑城郭宫室,但因故未能完工。这次杨文奉命“督辽东诸卫士缮治之,增其雉堞,以严边卫”,终于将王府建成。杨文被召还京,朝廷“赐马三匹”以示奖赏。

朱元璋病重,这位兢兢业业的开国之君,此时并没有减少对北部边防问题的担忧,为了防止蒙古部落在他死后趁虚而入,他临终前对北部边防作了最后的安排。他发了三道敕谕,一份发给燕王朱棣,一份发给武定侯郭英,另一份就发给了左军都督杨文。他命令“杨文从燕王棣,武定侯郭英从辽王植,备御开平,俱听燕王节制”。朱元璋在敕谕中对杨文说:“今以尔为总兵,往北平参赞燕王,以北平都司、行都司并燕、谷、宁三府护卫选拣精锐马步军士随燕王往开平堤备,一切号令皆出自王,尔奉而行之。”可见朱元璋对杨文十分器重,杨文此时俨然成为燕王朱棣的副手,地位极其显赫。接受命令后,杨文即“部署大宁兵及宁府护军”,前往“开平设防”。

惠帝即位后,采纳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实行削藩,为了对付拥有重兵的燕王,惠帝召回了镇守开平的北平总兵杨文,准备授予他新的军事任务。燕王朱棣先发制人,在北平起兵“靖难”,并很快控制了北平城,朝廷任命辽东镇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自辽东率众二十万援真定”。不久,又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等人分道并进,协助征讨。江阴侯吴高乃江阴侯吴良之子,此时接替耿炳文镇守辽东,而杨文则成了他的副手。杨文多次随吴高“出师攻永平”,尽管都被燕军击退,但因辽“为肘腋重地”,“藩屏攸赖”,故杨文等人的行动牵制了燕军的后方,支援了南部明军的行动。

辽东兵的进攻着实让朱棣非常忧虑,他对部下说:“辽东虽隔山海而数扰永平,当思所以靖之。”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朱棣决定除掉吴高,他认为:“吴高虽怯而行事差密,杨文粗而无谋,去吴高则杨文不足虑矣。”于是朱棣设计离间二人,“朝廷果疑吴高,削其爵徙广西,独命杨文守辽东”,史载,从此辽兵“兵无纪律,人怀疑贰”,战斗力大为削弱。

杨文代吴高镇守辽东以后,继续率辽东兵进攻燕军,杨文两次帅兵围攻永平,都以失败而告终。明廷命令真定、大同、辽东三路出师进军北平,杨文以“万人”再次围攻永平,并“出游兵万余掠蓟州、遵化”等地。由于同其他两路明军缺乏配合,辽兵为燕将刘江大败,被“斩首数千级”,“指挥王雄等七十一人皆被执”。为了从心理上瓦解辽东兵的士气,也为了争取杨文的归附,朱棣将被俘的广宁卫指挥王雄等人释放,并让他回去告诉杨文,他起兵是为了所谓的“诛奸臣,救祸难,保全骨肉,以安天下”,朱棣企图以此来换取杨文的理解和支持果然,此役之后燕王即接受属下建议,决定趁“京师空虚”出师南下,直取南京。

然而,杨文并没有降燕之心,只是在受到这次重创之后,他被迫改变了进攻方向,杨文派“右副总兵平安帅辽东兵十万围燕通州”,未能攻克。平安再次进攻通州又败,同年四月,“辽东诸将围燕保定,积四十日不克,乃还”。燕军已经渡过黄河进入凤阳府境,情急之下惠帝用齐泰、黄子澄之策,“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