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八章 孝恭皇后——孙氏(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贵妃摸清了宣宗的心思,不失时机地向宣宗挑明自己想当皇后的愿望,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共同谋划废掉胡后。

宫中传出“孙贵妃生皇长子”的特大喜事,对此,史书上明确指出:这个皇长子决非孙贵妃所生,而是“阴取宫人子为己子”。没有宣宗的支持,孙贵妃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这样做,因此,“孙贵妃生皇长子”是宣宗和孙贵妃合谋的第一个结果,皇后胡氏蒙在鼓里,而生下皇长子的宫女从此下落不明。皇长子出生第八天,一些朝臣即揣宣宗之意,纷纷上表请立为皇太子,胡皇后为大势所迫,也只好数次上表请早定国本,早已成竹在胸的孙贵妃却惺惺作态,虚伪地表示:“皇后病好了,自然会有子,我的儿子怎么敢在皇后儿子之前立为太子呢?”。宣宗则迫不及待了,册封仅仅四个月大的皇长子朱祁镇为皇太子,母以子贵,孙贵妃夺取后位指日可待了。

继续阅读

尽管孙贵妇已“具备”了做皇后的必要条件,但更换皇后是件复杂的大事,明朝自成立以来还未有过先例,况且“宠艳妃废元后”一向为道德舆论所抨击。宣宗是个做事很周密的人,想做的事一定要做到,他一边在宫中大肆制造胡皇后失职、孙贵妃有德的舆论,一边频繁到母亲宫中争取支持。张太后并不喜欢孙贵妃,她曾抚养孙贵妃多年,对孙贵妃的本性十分清楚,但孙贵妃倒没犯过什么大错误,对胡后也是恭恭敬敬,胡后生病她总是殷勤照顾,而胡后虽然不错,毕竟未生出一男半女,确实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皇帝坚决要废她,硬要阻拦不是个办法,于是张太后建议宣宗倾听几位重要辅臣的意见后再作决断。

一天,宣宗召见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对他们说:“朕年过三十还没有一个儿子,现在幸亏孙贵妃生了儿子,自古以来都是母以子贵,只是中宫不知该怎么处置?”说完,举出胡后的几件过失。杨荣早已知道宣宗的心思,于是带头表态:“凭这几件过失就可以废胡后了。”宣宗又问:“废后有先例吗?”蹇义回答说:“宋仁宗曾降郭后为仙妃。”其实宣宗是明知故问,旨在提醒这几位大臣,废后古来有之。夏原吉和杨士奇始终没有说话,宣宗不满,就问他们为什么不说话,杨士奇才开口说:“臣对于皇后,就象儿子事奉父母一样,胡后就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她的儿子,哪有儿子议论废母的道理。”委婉地表示对废后的反对。

张辅、夏原吉也不同意废后,一直默不作声,在宣宗的再次询问下,才表态说:“这是件大事,容臣等详细议论后再答复皇上。”宣宗有些不高兴,就说:“这种事需要提交给外廷议论吗?”一向顺从皇帝意旨的蹇义连忙表态说:“此事古来就有,无需外廷言论。”杨士奇反问说:“宋仁宗废郭后时,孔道辅、范仲俺率十几位大臣进谏,被贬职,史书上至今还在称赞孔、范等大臣的义举,怎么能说外廷无需议论废后之事呢?”宣宗见大多数人都不同意废后,只好暂停这个话题。

从宣宗那一退出来,杨荣就对夏原吉和杨士奇说:“皇上早就想废后了,不是我们臣子所能阻止的。”言外之意是说,夏、杨他们不识时务。杨士奇反驳他说:“皇上今天列举的胡后过失,根本不能成为废她的理由。”这句话提醒了杨荣,回到家中,他绞尽脑汁,想了一夜,才列举出胡后的一大堆所谓过失。第二天早上,宣宗又在西角门召见这几位大臣,问他们议论得怎么样了?杨荣连忙把他列举出的二十几条胡后的过失奉上,哪知宣宗才看了一两条,便勃然大怒:“胡后何曾做过这些事?宫中难道没有神灵监视吗?”杨荣拍马屁过了头,懊恼不己,他不知宣宗尽管想换皇后,但对胡后并不是没有一点感情,再说要是胡后真的做了那么多坏事,岂不是皇上和皇太后的失职?宣宗狠狠地盯了杨荣一眼,便回过头来问杨士奇有何话说,杨士奇回答说:“汉光武帝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