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司令的脾气:交代的任务,你要想方设法,不折不扣地去完成,任何强调客观和困难的做法,在这位总司令眼里,只能视为无能。
他倒是去找了唐明友,把遇险的经过告诉了他。
唐明友听后很惊讶,他在心里说:“不可能呀,小古堆虽然离李三古堆较远,可这一带一直鲜有土匪出没,这里本就是葬人的坟场,村庄极少极少,土匪除了盗墓,哪有活干。而土匪却是很少盗墓的。”
但他不能把这层意思说与余庆生听。
他只是说:“少校,你穿着军装太显眼。如今是动乱年代,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一句话提醒了余庆生。他决定乔妆改扮,再探李三古堆。
第二天,余庆生乔装改扮成一个收山货的商人,穿一件细布灰长衫,戴一顶黑礼帽,背一个旧褡裢。
他顺着昨天走过的路走,走了大半晌,才走到昨天遇险的地方。他仔细看了看,这地方极平常,根本不是伏击的佳选地点。
可却出现伏击事件,看来这事很是蹊跷。
他一路走,一路问人。他是广西人,本来说的话很难听懂。可是他这人善于学习,才不长的时间,他就会说不少本地话。
“老乡,你们这里有嘎嘎西鸟马吗(有山货卖吗)?”余庆生问。
“有哇!不知你要贩买些什么?”山民问。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有什么收什么!皮子,松子,榛子,板栗……药材也要。”余庆生说。
他还轻声问个别人,有古董吗?古董也收。
结果,山民们蜂拥着拿山货来,抢着要他收购。
就是没有卖古董的。询问其原因,才晓得政府禁止民间买卖古董,违者轻则没收,重则罚款,更重者则进班房。
余庆生本来就是拿收购山货做幌子,见这么多的山民抢着卖山货于他,他只得挑剔起来,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弄得山民们只得悻悻地离去。
这一天,他终于走到李三古堆下,那里有一个不大的村子,叫庞家墩。他找了一家落脚的地方住宿下来。
这家原有兄弟二人,哥哥叫庞子平,弟弟叫庞子明。哥哥两年前在朱家集因盗挖李三古堆被人谋害,现在家里只弟弟子明和他的老父亲。
掌灯时分,庞家突然有人来访,也是一个与庞子明仿佛年纪的后生。
可是这个年青人见庞子明家中有陌生人,坐了一会儿,啥也不说就走了。
余庆生问庞子明:“刚才那个人很奇怪,看他的样子,明明是有事找的你,可却一声不吭坐了一会儿就走了。”
庞子明对余庆生说:“这是我的朋友,叫李有财,和那个李三同住李家庄,第一次盗挖李三古堆,他也被雇了去了。”
“李三?就是发现无字碑的那个人?”余庆生问。
“正是!”庞子明答。
“噢?你这个朋友参予了第一次盗挖李三古堆?他叫李有财?”余庆生感兴趣的问。
庞子明点了点头。
晚上,余庆生和庞子明挤在一张铺上睡,两人就聊开了。余庆生问庞子明,你的哥哥为哈①就被人谋害了?
庞子明就给他讲了李三古堆的事,讲了为什么叫李三古堆,讲了有许多人惦记着李三古堆,惦记着古堆下面的那些宝藏。
余庆生听了大喜。这么说唐明友说的全是真的。他本想让庞子明详细讲述两次盗挖李三古堆的经过,又恐引起庞子明对他身份的怀疑,反而不好,遂作罢。
第二天,他径直往李家庄去。
昨天晚上他就想好了,今天一定要找到李有财,向他详细了解李三古堆被挖的经过,以便回去向总司令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