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执行力,两人就结成了亲密的同僚关系。
与赵朔交好给栾书带来的另一个巨大好处,便是郤氏家族对他的好感。
当时晋国政坛上赵氏家族与郤氏家族可谓是世交,而当荀林父辞职后,中军将正是郤缺!
按理,栾书的努力会得到好的回报,但世事难料。
在整个晋国各大家族中,赵氏家族是非常特殊的。赵朔虽然为卿大夫,但他却不是赵氏大宗,赵氏大宗是赵同这一支。
出于对小宗宗主为卿、大宗宗主仅仅为公族大夫的强烈不满,赵氏大宗对赵氏小宗就有了意见。
于是,强大的赵氏家族分裂了,以赵同、赵括为首的赵氏大宗,对以赵朔为首的赵氏小宗开始了内部打压。
不要以为赵同、赵括并未进入六卿班子便没什么花头,他们都是晋国六卿的后备人选!当时,赵同为中军大夫,赵括为下军大夫,离卿位仅一步之遥。
由于栾书与赵朔交好,于是也就成了赵同、赵括等人的眼中钉。
唉,政坛啊,总是有无可奈何的事。
想要振兴栾氏家族,难呐。
就这样,十年来,晋国六卿班子多次变动,先是荀林父为中军将,到后来士会为中军将,再到郤克,栾书一直呆在下军佐原地不动。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直到大约公元前590年赵朔突然去世,栾书终于升任为下军将。
其实,栾书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
早在晋楚泌地之战时,栾书就坚定地站在中军将荀林父的一边,坚决反对与楚国开战。
当时不赞同作战的除了荀林父,还有赵朔、郤克。
一向沉稳的栾书当时便作了重要发言,他驳斥了中军佐先縠以及中军大夫赵同、下军大夫赵括等人的主战理由。
栾书认为,楚国国君英明,民众支持,军队士气高涨,战斗力强。主战派提出的楚军骄兵必败、疲兵必败等理由是不客观的。
相反,晋军出战理由不充分,各军将领意见不一致,郑国明显是来下套,楚军实为诱战。
当时的下军将赵朔便称赞栾书道:“栾伯善哉,实其言,必长晋国!”
但是,包括栾书在内的许多将领提出的反战意见,最终并未得到落实。晋楚终于战于泌地,晋军最终失败。
晋军在泌地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以先縠为首的主战派不听将令擅自用兵,中军将荀林父在遭受楚军进攻后指挥失误导致大败。
泌地之战,晋军大败,责任虽末追究到先縠身上。但先縠铤而走险,勾结戎狄作乱,终被灭族。
先氏家族被灭后,各军将佐依次提拔,栾书却仍旧不动。
但栾书没有气馁,毕竟自己作为下军佐,在泌地之战中,中军和下军的损失是最大的,这个责任栾书当然要负。
而晋上军则在士会、郤克、荀首等人的率领下,确实打得漂亮。
但,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郤克临死前向晋景公就晋国十二卿班子情况详细作了汇报,晋景公最终拍板,破格提拔栾书为中军将。
从此,晋国政坛上一位政治家、军事家、阴谋家栾书便活跃了,而且是历经三朝,掀起了一场又一场波澜壮阔的晋国风云!
当然,郤克卸任中军将也不是白卸的。栾书为报郤克提携之恩,推荐郤克之子郤锜担任下军佐,原下军佐赵同接任了栾书原职下军将。
春秋晋国风云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