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赴郑国的虫牢召开盟会。
虫牢,即今河南新乡市封丘县北牢,此次会盟的主题,是热烈欢迎郑国加入以晋国为首的中原诸侯联盟。
大家团结一致,尊王攘夷,救助有难,扶助弱小,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郑国这一次貌似是真的对楚国失望了,第二年春,即公元前585年春,郑国国君郑悼公专门赴晋国朝见晋景公。
史料记载,郑悼公由于太过于激动,以致乱了礼数。这让晋景公非常受用,对栾书妙计策反郑国更加欣赏。
郑国公然反叛楚国,令楚国人非常生气。
公元前585年,楚共王命令尹公子婴齐举兵讨伐郑国。得到求援请求的晋国,立即由中军将栾书亲率晋军主力救援郑国。
就这样,围绕着郑国,晋楚两军在蔡国的绕角相遇。
绕角,即今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东南。楚军统帅公子婴齐见晋军军容整齐,士气高昂,心生惧意。
再说此次是来讨伐郑国的,又不是与你晋军作战的,公子婴齐决定避晋军锋芒,全军撤退。
栾书已经出兵,已达到救郑目的,且已经逼退楚军,已然是大大长晋国的脸了,按理可以凯旋而归了。
但栾书想乘机敲打敲打一直忠于楚国的蔡国,再说此时晋国主力已经到了蔡国,那便讨伐一下蔡国吧。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没想到,这下真的把年轻的楚国国君楚共王惹毛了!
楚共王二话不说,立即命令公子申、公子成率申、息主力部队驰援蔡国。
晋、楚两军再次相遇于蔡国的桑隧,即今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东。
难道世界大战要打起来了?
栾书为难了,他本想趁楚军撤退,想乘机敲打一下蔡国,没想到真正把楚国人给惹火了。
栾书是一个谨慎的人,他新官上任,内心也不想与楚军打这一仗。打没准备之仗,那与赌博无异。
作为号令六军的中军将,栾书必须小心谨慎,他赌不起,也不喜欢赌博。
军事会议上,主战派明显占了上风,晋国十二卿此时悉数在场,一贯来扮演愣头青角色的下军将赵同和新中军佐赵括吵着必须与楚国打一仗。
整个卿级领导班子,除了中军佐荀首、上军佐士燮和新中军将韩厥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外,其余都发表了与楚军打一仗的意见。
一开始,栾书准备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与楚军开战,但荀首、士燮、韩厥都是重量级人物,他们作为反对派的意见让栾书重视起来。
反对派提出不能与楚军开战的理由是这样的:
“此次出兵的目的是救援郑国,是师出有名。楚国因为讨伐郑国师出无名,故不愿和我们开战,撤离了。
按理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也应该及时撤离。
但我们却未按预定计划,先进到了蔡国,对蔡国实施了侵略,这便是转移了我们的战略目标。
这叫什么?这叫师出无名。
我们师出无名,现在楚国为救援蔡国再次组织了军队来抵抗我们,这叫师出有名。
以师出无名之师,与师出有名之师交战,且楚蔡同盟,本土作战,我们远离故土,谁敢确保我们会胜利?
战争是需要有战略目的的,我们在这里打的战略目的是什么?
就算我们取得胜利,我们是举全国主力与楚国两个县邑的地方部队作战,这样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失去了战争意义,又能达到什么战略目的?
况且,如果我们这一战失败了,那就是我们这些人的罪过,为国君和国家都带来了耻辱。”
正因为如此,栾书最后采纳了少数派意见,不与楚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