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是从远近两方面考虑。近的说,这条路线明军无重兵设防,北面李定国,南面的李元胤都相隔很远,可以轻易突破;远的说,湖南虽有驻军,总量不过二万人,还要分守各处,何腾蛟可以调动的部队不多,更是以李自成的降将为主,战斗力不能跟李定国和李成栋相提并论。
由湖南进入贵州更容易了,贵州兵力更加空虚,刘文秀、艾能奇都去了湖北,由此可以北进四川,与那里的清兵汇合,从而跳出明军巨大的包围圈。
至于粮草问题,满达海一点都不在乎,走一路抢一路就是了,现在哪里还顾得上怀柔?把老本行重新拾起来就是。
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军需,还可以摧毁朱由榔刚刚恢复不久的生产秩序,破一破南明的元气。
当然,要完成这样一个战略目标,不是那么容易,必须有人做出牺牲。
一是雅思哈,要挡住李成栋;二是何洛会,要挡住李定国。
这两位牺牲了,就能给自己留足时间。
对于赣州城里的张家玉,他是一点都不担心。
兵力自己本就占着优势,他若敢追击,随便找个山头就能打他的伏击。
至于韶关,满达海也不担心,张同敞的兵只能防守。
禁军到是厉害,一是兵力不足,只有不到二万;二是他们还担负着护卫广州的重责,哪能轻易离开韶关?
对于李颙之事,满达海有些后悔了。
他本想折折李颙的威风,看看他的笑话,没想到这家伙骨头这么硬,竟然脱了鞋赤脚走火鏊。
他明白,此事一出,自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朱由榔肯定不会放过自已。
当然,他从心里也不愿意投降。
因为他好不容易才得到了王位,屁股还没坐热,作威作福的日子还没有享受几天,就这么没了,搁谁身上谁也不会心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是努尔哈赤的亲孙子,济尔哈朗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对于努尔哈赤创下的这片基业,他的维护之心,比济尔哈朗要强烈的多。
所以,他必须逃出去,必须给大清保留一些元气。
困难不少,希望不大,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愿意试一试。
所以,把李颙送出去之后,满达海没有任何耽误,立即布置突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