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门巍峨耸立,见证了隋军的凯旋。杨广勒马回首,硝烟散尽,百姓的欢呼声却仿佛还回荡在耳边。他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侍卫,大步迈进宫门。
“陛下,臣妾已备下酒宴,为陛下和将士们接风洗尘。” 林婉如一身素雅宫装,迎上前来,眉眼间难掩喜色。
“爱妃辛苦了。” 杨广握住林婉如的手,眼中却不见半分喜悦,“传朕旨意,明日早朝,所有大臣,务必全部到场!”
第二日,朝堂之上,气氛凝重。杨广身着龙袍,高坐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群臣。
“朕已决定,推行新政,整顿吏治!” 杨广的声音洪亮而威严,“于大人,将拟好的方案呈上来。”
于仲文应声出列,将一卷竹简呈上。杨广接过,展开细细查看,正是他与李刚彻夜商讨的吏治改革方案。
“陛下圣明!” 李德林率先出列,高声赞道,“此方案精妙之处,在于分权制衡,杜绝贪腐,实乃利国利民之举!”
“臣附议!”
“臣等附议!”
朝堂之上,赞同之声此起彼伏。杨广不动声色,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这场朝会一直持续到日暮西沉,杨广才疲惫地回到寝宫。林婉如早已备好了清淡的膳食和醒酒汤,服侍他更衣用膳。
“陛下今日辛苦了。” 林婉如将一碗热气腾腾的参汤递到杨广手中,“改革之事,急不得,还需徐徐图之。”
“朕知道,只是这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杨广接过参汤,却并没有喝,只是静静地看着林婉如,“还好,有你在身边,朕才不至于孤军奋战。”
“陛下言重了,臣妾只是尽自己所能,为陛下分忧罢了。” 林婉如微微一笑,替杨广揉捏着肩膀,“陛下今日也该好好休息了,明日还有许多事情要忙呢。”
杨广点点头,在林婉如的陪伴下安然入睡。然而,他并不知道,此刻,在千里之外的边疆,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次日,杨广召集众将领,商议边防之事。
“启禀陛下,突厥近日频繁骚扰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请陛下允许我等出兵征讨!” 一位身材魁梧的将军出列,抱拳请战。
杨广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位老将,“韩将军,你怎么看?”
“回禀陛下,臣以为,突厥此次来犯,不过是试探我大隋虚实,不可轻易出兵。” 韩擒虎不慌不忙地答道,“当务之急,是加强边防,训练精兵,待时机成熟,再一举歼灭!”
杨广赞许地点了点头,韩擒虎的建议与他不谋而合。这些日子,他夜以继日地研读史书和兵书,对隋朝的军事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白,强大的军队才是维护国家稳定的基石。
“传朕旨意,加强边防,扩充军备,操练精兵!另外,命工部加紧研制新式武器,朕要让突厥人见识见识我大隋的厉害!” 杨广的声音铿锵有力,透着一股君临天下的霸气。
众将领齐声领命,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们知道,一场前所未有的军事改革即将拉开序幕,而他们,将成为这场改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杨广深知,仅仅依靠武力是无法长治久安的,更需要强大的经济和文化作为支撑。他想起与自己一同穿越而来的好友李刚,李刚虽然不通政务,但对现代科技和文化却有着深刻的理解。
“李兄,朕知道你怀才不遇,今日便可一展抱负了。” 杨广将李刚召入御书房,命人取来笔墨纸砚,“将你所知的奇技淫巧,尽数告知于朕。”
李刚也不推辞,当即研墨挥毫,从造纸术到印刷术,从火药到指南针,事无巨细,一一讲解。杨广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打开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