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唤你来,非是征求你的意见,而是要让你和闫季睿找出前周时期缅国之土属我华夏之土的实证。”
见刘哉愣在原地不说话,楚天耀索性将话挑明。
相较于头铁的刘哉,闫季睿还是很懂分寸的,他福身行了一礼,恭声道:“君有所使,臣子理应受之。”
“很好。”楚天耀满意地点点头,摆手示意他们二人可以离开了。
闫季睿躬身点头,扯着刘哉一同退出了永宁宫。
亲历了一场皇帝和刘哉唇枪舌剑后,洛文槺和徐世豪这两个内阁重臣已经完全明白了皇帝的心思,皇上要对缅国发兵,且有吞并缅国疆土之志。
“洛首辅可是有话要说?”看着坐在边上的洛文槺不时皱眉,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楚天耀率先发出疑问。
“陛下,老臣确有话要说。”洛文槺拱了拱手,面色一沉道:“老臣觉着,现不宜发兵缅国。”
“嗯?”楚天耀有些意外地眨眨眼,刚才自个与刘哉的争论,很明显洛文槺是站在他这一边的,可现在又说出不宜发兵缅国的话来,这让他感到有些不解。
“请恕老臣直言,现我大宣内部正不留余力的推行新政,如若再沾战事,只怕会引起朝局动荡。”洛文槺沉吟片刻,又说道:“发兵攻打缅国,收复我华夏故土,臣是赞成的,然现今并非最佳时机。”
洛文槺这话说的有道理,现在大宣国内因为推行新政的事正焦头烂额着呢,如若这个时候再发动外战,对皇帝本身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压力。
发兵缅国,先不说像刘哉这样的守旧官员会反对,那些因为新政利益受损的官吏也一定会在发兵这件事上跟皇帝较劲。届时朝堂意见不统一,皇帝是可以乾坤独断不错,但若有丝毫差池,丢的可都是楚天耀这个皇帝的脸面,损的可都是他的威严,因此在洛文槺看来,楚天耀不宜在推行新政的期间发兵缅国,这样他这个皇帝承担的压力太大了。
“洛首辅老臣谋国之言,朕知你体己之心。”楚天耀叹了口气,面露正色道:“然朕以为,朝廷此今推行新政之时,却是发兵缅国的最好时机。”
见楚天耀话有下文,洛文槺恭敬地拱了拱手,“还请陛下赐教。”
楚天耀目光微沉,低吟道:“有句话说得好,内部争执不断之下,外部出现统一的敌人便能够迅速形成团结之势了。”
洛文槺微微一怔,他明白了楚天耀的意思,内部不稳时,就需要将矛盾转移至外部,说白了就是转移矛盾那一套。
他洛文槺只看到了皇帝推行新政,发兵缅甸所需承担的压力,但却没从中看到益处。楚天耀发兵缅甸,朝里如刘哉这样的文臣亦或因为新政受损的官员会跟他这个皇帝唱反调不错,但还有一个群体是会举双手双脚赞成的群体,有仗打谁最得利?那肯定是急于建立军功的勋贵武将们!
文臣反对的越起劲,在武将看来就是挡住他们的升官发财路,这恰恰是楚天耀这个皇帝乐意看到的局面,文武之间嫌隙越大,越说明需要他这个皇帝拿主意。
再说发兵缅国,若能收复华夏失于缅国的故土,他楚天耀这位少年帝皇的威严会水涨船高,届时推行新政的阻力也会在他极强的帝皇威势之下减缓,与其说在推行新政的同时对外发兵会引起朝局动荡,倒不如说这两件事在同时进行时,在某些角度是可以互为影响的,这绝非坏事,反倒对楚天耀这个皇帝有利。
这倒并不能说洛文槺的想法和顾虑是错的,他是臣子,而楚天耀是君主,二人站得高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也会有着很大的差距。
“缅国之土虽不及我华夏富饶,物产也不及我中原富饶,但绝非刘哉所说的贫土废疆。”楚天耀摇头一笑,道:“缅国所占西南之地矿物丰富,种植水稻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