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石院长不是知名画家的话。
中午这一顿,应该是石院长带着浩子跟一群(金主可能另外一趴)、领导、同行前辈们一块很隆重的吃一顿饭,觥筹交错,说一些表面冠冕堂皇的话。
正常的社交礼仪是这样的。
或者晚上吃。
晚上吃可能会上酒。
一顿,在大首都,肯定也过万了。
其实席间大家都不一定能吃好,地方豪华漂亮,纯应酬。
论资排辈,前辈们挨个认脸,敬酒啥的。
但是石院长是艺术家,还是一副随时会嘎的女艺术家的模样,比较任性,没有这个流程,中午都是工作餐。
来的领导都是自便。
所以有人说文化部门的领导,纯属清水衙门,可能跟其他部门比起来,确实挺清水的,钱没有多少,权的话,这些文艺工作者很多不通人情世故,比你恃才傲物,你多督促一下人家,人家干脆躲起来了,连门都不出。
一般对这样的文艺工作者,比较有名的,会争取让他们加入协会,然后统战部也会喊他们加入,开会,让自由工作者感受一下不自由等级森严的环境,充满权力味道。
部分文艺工作者会迅速同化,经常参加各种会议,比领导还像领导,本职工作可能会荒废,或者比较少的能兼得,但是已经算是半个体制人。
还有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就躲起来了,实在不能适应这些等级制度,继续沉迷自己创造的世界。
还有一部分,因为不火了,消失了。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相互渗透的过程。
石院长本身有官方身份,是体制内的人,作品成就高,已经可以任性了,有她保驾护航,冯浩可以保持比较单纯的创作环境。
因为年轻人,给予他太高的权利地位,他很容易迷失,灵气消失。
创作太需要灵气了。
总说穷人写故事好看,好多牛逼的大佬最好看的作品都是他穷困潦倒的时候,一方面可能是那个时候,他真的是用心血在创作,另一方面,太穷了,没时间没钱社交,只能创作,专注力特别高,特别出作品。
所以中午石院长自己都吃自助。
不过丽思卡尔顿的自助餐级别也很高了。
人均也是大几百的预算。
赵女士和马太留下来了和石院长一块用餐。
赵女士等于是最先发掘石美玲的人,一路追随,当年画画的小姑娘有现在的成功和地位,可以说她们相互成就了。
因为石院长越牛逼,赵女士早年以及现在收的画都在增值。
有钱人钱从四面八方来,买的画都会自己努力涨。
石院长在画画圈内也算是个另外,她不是科班出身,没有靠山背景,到现在也是功成名就之后,在那些协会挂了名,实际她并没有参加相关活动,早期不说被打压,实际就像是冬笋一般,你要突破上面盘根错节的复杂的环境中,突破上面的石头,硬土,一点点向上生长,然后冒头,没有在一个笋的时候被发现挖走,而是努力生长,努力扎根,最终长成谁也撼动不了的一棵竹叶茂盛晒到顶端阳光的高大结实的竹子。
然后她带的学生,比如冯浩,就是她护着的小笋。
现在把笋拿出来展览,夸这颗笋长的好看,造型漂亮,笋尖秀气,将来必然会长成一棵漂亮的竹子,但是笋离土久了,可能就停止生长了,可以做成笋罐头,或者直接被吃掉,或者坏掉,或者被虫子腐蚀,是长不成竹子的。
在成长的路上,需要更多时间,把根系埋在土里,吸收营养,慢慢成长,等有朝一日成竹,能自己吸收阳光,再舒展庆祝还来得及。
所以石院长没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