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明军可谓大获全胜,光是明军斩获的首级就超过一千,还有大量的首级因为战马踩踏而无法获取。第二天方廉就亲自从松江府城赶到上海县。
戚继光赶紧来拜见方廉,毕竟现在方廉可是他的金主爸爸,首级赏功钱还要指望他了。方廉问道:“戚总戎,可曾斩获名贼?”方廉所说的名贼,就是如同王直、萧显、邓文俊这样的倭寇大头目,要是能抓获一个倭寇大头目,那就可以为这次的大捷增色不少。
戚继光苦笑着摇摇头说道:“方府尊,名贼哪是那么好抓的,萧显早就见事不妙溜了,邓文俊在乱军之中,也不知道是被杀还是趁乱溜走了。”
方廉一听也不气恼说道:“本府马上佥发松江府的民壮巡检,还有金山卫的军兵,搜捕漏网之鱼和逃散的倭寇,看能不能找到邓文俊。”
方廉当然知道戚继光来见他的目的是什么,笑着说道:“戚总戎不必担心,将士们拼死血战得来的军功,我方某人就算再不肖,也不会吞没的。”
方廉问道:“戚总戎,此番与倭寇交手,你觉得如何?”
说实话,戚继光对于倭寇的武艺并不是多看得上,倭刀质量确实是比大明的官刀好,但是并不是说大明造不出来,只不过大明的军队若是都用上这么好的刀,那太仓库得破产。而且倭刀需要精细得维护,这点不少大明得士卒根本做不到的。
昨天一仗,看似打的痛快,但是戚继光明白,算是吃了一碗夹生饭,虽然看起来明军大破倭寇,但是只不过是击溃了倭寇罢了,明军伤亡的也不小,损失快两百人,战马更是折损了不少,这些都是九边的精锐,就算拿十个倭寇来换,也是明军血亏。
而且没有斩获倭寇首领,萧显等人很快就可以重新拉起一支队伍,到时候卷土重来,而大明培养一名精锐骑兵,花费不菲,戚继光回想了以下,除了这些九边精锐不熟悉倭寇战法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江南的天候地势并不适宜骑兵大兵团作战。
江南卑湿潮热,水网纵横,莫说北方来的骑兵,首先是战马难于适应环境。北方的战马根本不能适应南方的气候,而且复杂的水网沟渠也严重限制了骑兵的行动,大规模的骑兵作战还是受到很大限制,而且骑兵耗费不菲,养一名骑兵足够供养三名精锐步兵了,戚继光觉得依靠外调九边精锐,还不如自己训练精兵。
戚继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方廉,方廉有些无奈的说道:“戚总戎的想法固然是好的,可是苏松之地,商贸发达,百姓不愿为军,就算是戚总戎勉强招募来士卒,恐怕也是市井无赖之徒,济不得什么事的。”
作为本地的父母官,方廉还是很了解情况的,若是苏松当地能够练出强兵,他方廉早就编练民壮了,依明制,守卫城池,警备盗贼当是民壮的主要职责。本地官司率领操练,遇警调用,事定仍复为民,民壮作为一种兵种,在全国推行。
后来民壮由召募变为编佥,成为一种徭役,依里甲以为额数,大约多者千有余名,少者不下四五百名。以松江府为例,民壮大抵不下两千,可是有什么用呢?应募者多市井无业游惰,缓急不可得力,日营役遣蚕食物于乡,民颇病之。御敌无方,扰民有术是方廉对于民壮的评价。
戚继光说道:“方府尊说的是,市井无赖,难以练出强兵,还是要招募良家子弟,严加训练,精良器甲,方可足用。”
方廉笑着说道:“戚总戎不必心急,估摸着唐都宪过几日就会到了,到时候戚总戎向唐都宪陈述此事,都宪大人说不定会有办法的。”
方廉现在很开心,重创倭寇,取得了大明对倭寇的大捷,之前上海县被劫掠的事情就算一笔勾销了,他的乌纱帽算是戴稳当了。而戚继光显然不是这么看,与方廉的乐观不同,戚继光显得并不开心,他对御倭的前景可没这样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