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老大提前划出五亩地,等吴大人过来,就开始割麦。
三十多把镰刀一起动,五亩地用了两个时辰就割完了。
接着就是脱粒,干活的人多,等到下午,收割完的小麦全部装到袋子里。
吴大人带着衙役过来,不用靠山村里人动手,他们用带来的秤,利索的称出分量。
“大人,五亩地总的收了三千两百斤,这个是湿麦的分量的,等晒干了估计有两千六百斤到两千八百斤,亩产差不多在五百五十斤左右。”
“五百五十斤,比其他地里多了一百五十斤,叶里正说的还是太保守。”
吴大人高兴,也就同意了在靠山村住一晚,明天再去看看适合建码头的地方。
叶清把酒坊最好的酒送了过来,叶老大带着叶大郎,陪着吴大人喝酒。
靠山村有心奉承,吴大人也给靠山村面子,这顿饭吃的宾主尽欢。
第二天一早,村里人帮着把麦子摊开晾晒。
叶里正带着吴大人一行人去了选好的地方,吴大人让几个衙役下去看了一遍,这里确实很适合建码头。
吴大人就在府城任知府,现在他认定了靠山村旺他,也愿意做个顺水人情,把码头建到这里。
等到了府城,他就在整个辖区,推广新麦种,用不了几年,税收就能增加好几成,说不定下次考核还能拿个优。
吴大人心里有了决定,也没有表露出来,他要回去和钱师爷商量一下。
送走吴大人一行人,村里人家陆陆续续开始收麦。种了新种子的人家,把新收的麦子单独放了,留着做种子。
过了几天,吴大人让人来要了五百斤新小麦,城里又没了消息。
叶清没空管城里的事,酒坊来了一个大单,是府城来定的酒。
这几天作坊里的人回家收麦子,叶清先去作坊把原材料买齐,等作坊里的人来上工,立刻就能酿酒。
吴大人其实回去当晚就写了折子,送了出去。
他这几天推了好几家的宴请,既然决定了把码头建到靠山村附近,再去吃酒有点尴尬。
过了半个月,朝廷终于有了回复。先是肯定了吴大人的功劳,今年的考核提前给了优,又赏了叶大郎二百两银子。
叶大郎接到官衙给的银子,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
这可是正宗的官银,以后供在家里,每天三炷香,留做传家宝。
吴大人心情好,他还以为做到知府,以后就升官无望,没想到靠山村给了他惊喜,只要辖区内全部种上高产麦子,最少能做到三品大员。
吴大人一高兴,又赏了叶大郎一个官职。正好武安城的巡检位置空了,让他来衙门做事。
他都要去府城了,武安城的一个小小巡检,已经看不到眼里。
叶清没想到还有这个好事,既解决了码头的事,还能让哥哥在衙门寻了份活计。
到了七月底,码头的位置定下了,就是靠山村南侧的那个地方,靠山村附近变得抢手起来。
只是他们想买地的时候,发现好的位置都被卖掉了。
这天里正喊了村里几人研究码头旁边的地,还没商量出一个好办法,就被人打断了。
“里正,外面来了一辆马车,说是城里张老爷家的管事。
里正和几人对视了一眼,然后让人把他带过来。
“清丫,你说他来是做什么的。”
“肯定是为了码头附近的地过来的,听说今年码头就要建,他们着急了。”
“那我们怎么办。”里正问叶清意见。
“按我们商量的,抻他们一段时间,然后卖掉。”叶清很清楚他们村子的定位,就是跟在大势力后面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