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06章 借座城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朱允炆眉头紧锁,他心里清楚,宋忠应该是尚未收到自己警示其小心行事的指示,就已然遭遇不测了。想到此处,他也不再有丝毫耽搁,立刻传召群臣前来商议对策。

犹记那日,当黄子澄提出需要选派一员大将前去征讨朱棣时,朝中大臣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大致拟定了两个人选。其中之一乃是历经沙场、宝刀未老的长兴侯耿炳文;而另一人则是名门之后、现任当朝太傅的曹国公李景隆。

然而,最终之所以未能敲定究竟派遣何人出征,实则是由于朱允炆认为,不论是耿炳文也好,还是李景隆也罢,让他们去对付兵力不过区区不足一万之众的朱棣,未免有些大材小用,犹如杀鸡动用宰牛刀一般。

只是令朱允炆始料未及的是,宋忠竟然会败得如此干脆利落!更为糟糕的是,这场败仗不仅输得迅速,还白白地送给了朱棣三万多人马。

当朝堂之上的臣子们面面相觑,看着宋忠丢失城池的奏报时,众人皆是面色凝重。事已至此,局势紧迫,刻不容缓。

兵部赶忙给出了应对之策,紧急调动了整整三十万的精锐部队,并妥善协调好了各类军需辎重物资。但至于具体由谁挂帅出征,这等关键决策终究还需当今圣上亲自定夺。

朱允文内心其实更倾向于直接启用李景隆作为统军大将。首先,李景隆乃是他的太傅,师生情谊深厚;其次,李景隆自小就勤奋研读各类兵书,对兵法谋略可谓烂熟于心;

再者,李景隆和自己有着亲缘关系,乃是实打实的自家人,其才能也一直深得太祖皇帝的钟爱与赞赏。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李景隆与燕王朱棣颇为熟悉,对于朱棣的用兵之道及作战策略自然也知之甚详,如此一来,在战场上便可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然而,齐泰和黄子澄两位大臣却力荐使用耿炳文挂帅出征。他们给出的理由亦是充分:其一,耿炳文可是如今尚存于世的少数几位历经无数战火洗礼的老将之一,他所参与过的战役数量之多,恐怕远超在场众人一生所食用饭菜的总和,这般丰富的战斗经验无疑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所在。

其二,尽管李景隆确实是朱允炆的近亲,但他同时也是燕王朱棣的表亲。出于这种复杂的亲属关系,难免会让人对李景隆的忠诚度产生一丝疑虑。基于以上种种考虑,齐泰始终坚定地主张应当先任用耿炳文为将。

朱允炆也是微微颔首,表示对两位辅政大臣意见的认同。既然这两位经验丰富、足智多谋的大臣都如此认为,那他又何必再多言,况且,此次出征的可是整整三十万精锐之师啊!而反观他那位四叔朱棣,麾下不过区区三万人马罢了。

想到此处,朱允炆的信心愈发坚定起来。他深知耿炳文乃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作战经验极其丰富,由其率领大军稳扎稳打地向北推进,定然能够旗开得胜。于是,朱允炆当机立断,立即传旨点将耿炳文。

不仅如此,为了彰显对耿炳文的信任与器重,朱允炆还特意将朱元璋昔日赐予朱楩的征虏大将军军衔封给了耿炳文,使其成为这支北伐大军当之无愧的统帅。一时间,朝堂之上众臣皆对朱允炆此番决策称赞有加。

接下圣旨后的耿炳文深感责任重大,但同时也满怀豪情壮志。他暗暗发誓定要不负圣恩,一举攻克北平,将朱棣擒拿归案,以报皇恩浩荡。就这样,耿炳文率领着三十万大军在朱棣连续攻克着北平周边各个州府县城的同时,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北伐之路。

在这段日子里,无论是身处皇宫深院之中的朱允炆,亦或是朝堂之上的齐泰、黄子澄等一干大臣们,仿佛不约而同地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抛诸脑后。

此人便是那南逃而去的朱楩,如今他究竟处于何种境况?他身在何处?又正在做些什么呢?有哪些人正受命追捕于他?是否已经成功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