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昇听闻徐辉祖提及朱楩时,脸上瞬间浮现出满脸愤恨憎恶之色,紧接着便怒声说道:“魏国公大人您有所不知啊!那岷庶人居然胆敢修书一封对我杨氏历代祖宗进行肆意侮辱,并且还公然挑衅声称要与我单独较量一番。像这般张狂无礼之人,我又怎能容忍他如此肆意妄为?于是乎,我俩当场便展开了一场激烈交锋。起初交手数个回合下来,我一直都稳稳占据着上风。可谁能料到,就在战况正酣之际,那卑鄙小人竟然突然从怀中掏出一把火铳,阴险地朝着我暗施偷袭。我的那些忠心耿耿的部下们眼见形势危急,为了确保我的生命安全,迫不得已之下只得下令打开城门。待到我们进城之后,我连同众多播州府的官员们一起,皆被朱楩给囚禁在了府衙之中。若不是后来您派遣的人马及时赶到此地,恐怕我等至今仍被困于囹圄之内难以脱身呐!”
不得不说,杨昇所编造出来的这套言辞可谓是天衣无缝、严丝合缝。不管徐辉祖向何人去打听询问此事,亦或者是抓捕两名当日曾亲身在场的士卒前来盘问,所能得到的回答都会与此番说法如出一辙。毕竟,这件事真正的内情始末仅有朱楩与杨昇他们二人最为清楚明白。
徐辉祖心中满是疑虑,但面上仍保持着镇定。他压低声音对身旁的两名将领吩咐道:“你们二人速去调查此事,务必弄清楚真相!”那两名将领领命而去,徐辉祖则转头看向杨昇,继续追问:“杨大人,不知您是否知晓这岷庶人究竟是从何处逃离的?”
杨昇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回应道:“魏国公,在下对此确实一无所知啊。不过依下官之见,或许城中的百姓可能目睹过他们出逃时所走的方向。我即刻派人到城中向百姓们打听打听。”
徐辉祖微微颔首,表示同意。其实在进城之前,他就已经派出了一队精锐的斥候四处搜寻朱楩等人的踪迹。然而,目前尚未有任何确切的消息传来。此刻的他别无他法,唯有耐心等待。
徐辉祖缓缓步入府衙正堂,走到门槛处时停下脚步,一屁股坐了下来。就在这时,一名将领匆匆忙忙地小跑到他面前,拱手行礼后开口问道:“魏国公,关于这岷庶人逃走之事,咱们要不要立刻禀报给圣上呢?”
徐辉祖抬起头,目光凝视着这名将领,沉默片刻之后方才答道:“自然要派人前去告知陛下。身为臣子,做事当光明磊落,不可隐瞒欺骗君上。如今岷庶人逃脱,此等大事必须如实呈报。”说完这番话,徐辉祖轻轻挥了挥手,示意那名将领赶紧去安排人手前往京城向皇帝禀报此事。
贵阳府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朱允炆满脸怒容地坐在高位之上,胸膛因为愤怒而剧烈起伏着。齐泰和黄子澄站在一旁,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他们深知此刻的朱允炆正在气头上,谁要是敢先开口说话,无疑就是自讨苦吃。
先前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已经让朱允炆焦头烂额。先是朱楩胆大包天地拐走了欣兰等一众朱元璋的宫妃,使得刚刚登上皇位的朱允炆瞬间失去了可以用来牵制众多年轻藩王的重要筹码。这件事虽说还不至于动摇根基,但却如同在朱允炆的心口上扎了一根刺,令他极为不爽。
然而,更糟糕的是随后燕王朱棣公然造反,这无异于向朱允炆的权威发起了直接挑战。于是派了耿炳文带着三十万大军去真定与朱棣对峙,而他自己则是亲自前来贵阳抓捕朱楩的前线进行督战,以一场看似实力悬殊、胜券在握的战斗——用四十万大军去抓捕区区一万叛军,来重塑自己的形象,并增强民众对朝廷正统的信心。可谁曾想,就在这场本该毫无悬念的战斗中,朱楩竟然能够连续三次逃脱追捕!
想到这里,朱允炆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指着前方怒吼道:“徐辉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他真当朕不敢撤换了他吗?”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