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不疲。每天,她把鸡栅栏打开,放鸡们出去自由活动。不过她得寸步不离的盯着,有点累人。
她干脆收集了树枝、木棍子,圈出了大概二亩地的范围供鸡们活动,这样她就可以放心去做其他事了。好在她家在村口,村外的荒地随便用,这让住村子里边的羡慕不已。
村里几乎家家养鸡,向来都是任由自家鸡满村子转,后来见大妮家垒了鸡圈,将鸡圈起来养,问了才知道这样的好处是鸡不会走丢,也不会拉拉蛋(意思是把蛋下在外边),于是家家都学着垒了鸡圈。巷子里很少见到鸡了,自然少了鸡屎,卫生随之有了改观。
以前经常丢了鸡满村子找,还会出现张家的鸡丢了,看见在李家,却被染了李家鸡的颜色,自家鸡自己是认识的,但染了人家的颜色,人家说是人家的,再怎么吵也没有个论断,最后丢鸡的只能自认倒霉。自此两家便有了嫌隙。
现在,这些现象都不存在了。巷子干净了,邻里和谐了。
乔红珍帮高建功算明白一笔账,乔红珍去做工,家里有活动钱儿了,米面可以买着吃。劣等地种棒子麦子,一年也收不了多少,累一点没少受。种上像高粱、荞麦那样对土壤要求不高的作物用来喂鸡,长的好坏关系不大,反正是喂鸡的。鸡蛋换银子,比种麦子棒子更划算。
在乔红珍的开导下,高建功只在一等地种上麦子或棒子,其它的地都种高粱、荞麦等对土壤要求不高的作物。
高建功终于走出了有地必种庄稼,庄稼必人吃的传统模式,悄然成为了新农民。他不愿让人知道他种庄稼是喂鸡的,他讨厌人们的各种议论。
每天的闲暇时间他继续开山,俩儿子去地里锄草。地里的活儿干完了,大军和大强也去开山。随开随种,他家的马齿苋梯田估计得有二亩地了。
高树声也是整天泡在山上,开了大概四五分地,也种上了马齿苋。
村里人起初还笑话高建功和高树声开山,老一辈又不是没开过山,种啥都没有收成,他家爷儿俩这是不死心呀,不撞南墙不回头,有那功夫还不如琢磨琢磨怎样多收点粮食,让家里人吃口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