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俘虏就要有做俘虏的样子,谁给索求待遇的权利?都不是你父母,没人惯着你,老老实实的呆着,没有问你话,不许说话,在啰嗦,送你去见你们的上帝。”
姜戈一开口就镇住了这群军官,一方面,流利的美式英语脱口而出,另一方面,姜戈的冷酷无情让他们心寒。
《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也就是《海牙公约》还没有签订,要到1899年7月29日,这个世界会不会有这个公约还不知道,姜戈自然不会按照这个公约执行。
军官待遇,你就做梦吧!
你们自己不会想想在印度“炮毙”反抗分子的事情吗?
不仅仅是姜戈,龙影队员普遍对欧洲列强没有好印象,特别是英国人,在种花家历史上曾经不可一世,每一次种花家百姓的灾难都是这些人的影子,更不用说用舰炮轰开炎黄大陆的大门,强行。
当然,十九世纪的欧洲有“基督教国家间所获战俘不能作为奴隶只能拘留起来以待对方用赎金赎回。”这个潜规则,这里不是欧洲,至于龙影会不会遵守,另说吧。
龙影队员分出几个人看守着这些坐着地上的军官,也没有强迫他们必须跪在地上,只是将枪口垂低,枪口的方向依旧是几个人包围圈内的英印军军官。
其他的龙影队员带领着预备役团的士兵收拾四处散落的武器装备,和收缴俘虏身上的弹药,最后分批押送俘虏返回预设战场。
这是一次反击战,一次不对等的反击战。
基地出征的士兵共计一千多人,仅有五名战士牺牲,五十二名受伤,而英荷联军一万二千多人,真正的是十不存一,伤亡不仅仅是惨重可以形容,活着的不足一千人,其中还有两百多人伤势比较严重,能否活下去还得看天意。
龙影成员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文明世界,倒不至于对这些重伤员不稳不顾,给予了积极的救治,也就是因为这次的积极救治,让被俘人员安心的在苏门答腊岛服劳役。
他们既幸运也不幸,幸运的是,他们躲避了比原历史更加残酷的欧洲大战,不幸的是,他们一生之中,再也没有离开过苏门答腊岛。
反击战从准备到结束,经历了一个多月时间,前方积极备战,迅雷结束战火,后方的移民积极配合移民工作组的安排,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基地生活中,八万多新移民,有万余人积极报名参军,最后有五千人成功应征。
预设战场的硝烟还没有彻底消散,基地的一个车队开进了预设战场,一辆接一辆的大卡车,车上装满架管和厚夹板,还有一个一个的大包,以及上面坐着的强壮老移民。
当然,龙影队医孙鑫和他培养出来的十几个助手,这些助手虽然有做医生的天赋,但毕竟时间太短,也仅能做一点简单的辅助工作。
距离道路和战壕都有一千多米的位置,老移民在龙影队员的指导下,开始清理出一片片空地,然后用架管搭起一个个一米多高的平台,每一个平台都是7x12米的面积,在平台上面铺设了两层厚夹板。
平台搭建完一个,就有其他的人在上面搭建大型迷彩帐篷,这些帐篷都是军工产品,帆布迷彩,具备防寒保暖、防潮、防尘土、防蚊虫、通风等功能,虽然在南洋不需要防寒保暖,但这个地方却非常潮湿,蚊虫又比较多,架空地面也是应有之理。
帐篷的规格统一都是5x10米,无论是部队宿营,还是户外施工、救灾,通常都可以住下20人,搭建上下铺的话,能够住下40人。
帐篷的外料全部采用的是防风、防雨、防撕裂的帆布制成,牢固性非常强,大顶面料采用的是2x2防水的三防布,山墙、围墙面料采用的是21支4x3棉帆布(冬暖夏凉),中间使用的是无纺布毛毡,内衬180d白布,两边各有三个大面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