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一年,南宋派魏良臣为禀议使赴金商讨议和事宜,随后,金国以萧毅、邢具瞻为使,随魏良臣入宋,提出和议具体条件。在高宗的授意下,双方并未太多分歧,最终达成和约。
而这次金宋停战议和,史称“绍兴和议”!
不出数日,朝廷的议和条文便发到了朱仙镇,岳家军众将看了之后顿时气炸英雄肺腑。
这议和的内容可谓是条条不公,款款不等,表面上看便是丧权辱国、苟且乞和的投降书,而实则它对后世的影响更为长久和严重。
南宋一旦向金国称臣,也就等同于承认了金国的统治地位,从而使自己沦为附属国。此后宋朝政权至少在法理上已经彻底失去了完整性、独立性和中心地位。
不仅如此,因为南宋的降服,连带着那些依附于南宋的番邦外化一并屈膝于大金国的皇权之下。可以说在名义上,金国已经几乎实现了天下一统。
高宗赵构欣然接受了金国对他的册封,从“名不正言不顺”的宋高宗变成了“名正言顺”的宋国皇帝。而他也如愿以偿的领回父亲和母亲的梓棺,终于可以尽孝道了。
这也看出高宗赵构的心机之深,在整个和议过程中,他只字不提皇兄钦宗赵桓,甚至拒绝了金国归还赵桓的“好意”。很明显,他要做皇帝,他要坐稳这个金人授予他的皇位,谁也不能对他的皇位有任何威胁。
再说两国重新划定的疆界,则更是彻底的葬送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抗金成果,也使得那些为国尽忠、壮烈牺牲的将士们的鲜血算是白流了。
按照新的疆界,不计其数的南宋百姓沦为金人的管制,他们的命运必然是极其可悲,再无光明之日。
象征着汉人至高文化的中原地带全部归于金国,南宋只能龟缩一隅,苟延残喘。
而南宋在军事上的损失更为巨大,西部和关中的养马之地几乎全数落入金国之手。这也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宋朝军队的骑兵将消亡衰落,宋军将再也没有可以抗衡女真铁骑的骑兵军团,即便是面对当时的蒙古骑兵或是西夏骑兵也难有胜算可言。以步兵对抗骑兵,其结果不用想也知道。
绍兴和议的文榜告书昭告天下之时,南宋举国上下,百姓顿首,将士震惊,无不对这个软弱无能的朝廷失望和痛惜。一些爱国官员甚至罢官还乡,再不为这样的朝廷效力,这其中便包括枢密使韩世忠。
韩世忠原本武将出身,半生戎马,为国拼杀,朱仙镇一战之后,韩世忠等人联名上书,请战北伐,意在收复中原。可他等来的却是“升迁”的圣旨。试问一位以驱逐鞑虏、收复河山为己任的爱国将领,哪里做的了枢密使的闲职?
韩世忠心里明白,这是皇上对他起了戒心,而他的志向与高宗一味求和的思想背道而驰,他也正因如此才被罢了兵权,明升暗降。
这件事,明眼人都看得真切,韩世忠自然也心知肚明。只是此刻的他深知即便据理力争也无济于事,还有可能会落下更悲惨的结局。他累了,他也死心了,想到自己的家人,韩世忠最终选择了以沉默来抗争。
令韩世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绍兴和议的条款竟如此丧权辱国。一个胜者向刚刚被击败的对手俯首称臣,甚至摇尾乞怜,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想到高宗那乞和的嘴脸,百官虚伪的谄媚,韩世忠痛恨切齿又心灰意冷。
如今金宋议和已定,韩世忠也知道以自己之力不可能改变这板上钉钉的事实,但若让他和这些文武百官同殿称臣,对高宗赵构叩首朝拜,他再也做不到了,因为那样做他觉得恶心,耻辱。
韩世忠下定决心,这一日进宫面圣。
见到高宗赵构,韩世忠跪地叩首,高呼万岁。
这几日,高宗的心情还是不错的。虽然令他头疼的事不少,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