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桓帝的病逝,让皇位出现了空置。而汉桓帝并没有留下子嗣,能够继承他的皇位。因此,此时身为汉桓帝的皇后的窦妙,成为了权力的实际掌控人。在他父亲的协助之下,窦妙准备拥立渎亭侯刘宏登基。
公元 168 年,正月初三日这一天,窦妙做出了一项重要的任命决策,她将自己的父亲窦武,擢升为大将军。这一任命无疑彰显了,窦妙对窦武的信任与倚重,也为当时的政局注入了新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正月二十日,刘宏来到了洛阳的夏门亭。此时的夏门亭周围,气氛庄重而肃穆。窦妙深知此次迎接的重要性,特地派遣窦武,持符节前往,并且安排了象征着尊贵的王青盖车,去迎接刘宏入殿中。那王青盖车装饰华丽,车帘随风飘动,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气派。
紧接着,正月二十一日,这是一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刘宏在众人的瞩目中,正式即皇帝位,成为了大汉的新君,即汉灵帝。这一刻,宫廷内外一片肃穆,群臣跪地朝拜,山呼万岁。
汉灵帝即位之后,宫廷的局势,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窦妙开始临朝听政,掌控着朝廷的大局。她深知治理国家,需要贤能之士的辅佐,于是果断地将朝政大权,委任于曾经助力她登上皇后之位的陈蕃。
陈蕃得到重任后,与窦妙的父亲窦武,紧密合作,勠力同心,共同承担起辅政的重任。他们怀着满腔的热忱和坚定的信念,决心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改变当时的政治局面,他们积极起用士人,大力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一时间,朝堂之上,气象一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他们广泛地在天下,征集名贤,众多声名远扬,才华出众之士,纷纷应召而来。其中有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等,这些贤能之士皆位列于朝廷之中,共同参与政事的商讨和决策。
李膺,这位备受尊崇的贤者,被任命为长乐少府,专门掌管窦妙所居长乐宫中的事务。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将宫中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杜密也因其卓越的才能,被委以太仆的重任,负责掌管朝廷的车马事务。
在他们的努力下,天下之士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无不“延颈想望太平”。这种对贤能之士的重用和改革的举措,在许多朝代的兴衰历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中国一直崇尚“任人唯贤”的理念,陈蕃和窦武的行为正是对这一理念的践行,体现了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
这些举措,使得社会风气为之一振,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渴望在这样的治理下能够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然而,这种美好的局面能否长久维持,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考验。
可以说,在前朝用人,窦妙举措是非常得当的。可是,在后宫之中,窦妙在用人之上,却并不是非常的高明。
在后宫的窦妙,极度重用汉灵帝的乳母赵娆。赵娆此人在宫廷中,权势渐涨,而窦妙对其信赖有加,甚至到了形影不离的程度,无论白昼还是黑夜,赵娆皆伴随在窦妙身旁。不仅如此,窦妙还任用了数量众多的女尚书,使得宫廷中的权力格局,发生了显着的变化。
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人,瞅准时机,同赵娆相互勾结。他们深谙迎合奉承之道,对窦妙百般逢迎,侍奉得无微不至,从而获取了窦妙的欢心。
窦妙对他们的阿谀之态,深信不疑,毫无保留地赋予他们,出宣诏命的重要权力。不仅如此,窦妙还对他们进行了封官拜爵,给予了他们极高的地位和荣耀。
然而,窦妙的这一系列举动,却引发了窦武、陈蕃等,一众忠臣的强烈不满。窦武,作为朝廷中的重要人物,一直秉持着公正和忠诚的原则,他深知曹节、王甫等人的勾结行为,将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