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桓帝态度的影响之下,窦妙在后宫都没有得到皇后位置应该有的排场。
汉桓帝和他的宠妃们,甚至于那些后宫的宦官们,都没有将窦妙这个皇后放在眼里。此时的窦妙,除了隐忍,没有任何的办法。可以说,在这个时期,年轻的窦妙就已经在心中积攒怨气和仇恨了。
唯一庆幸的是,窦妙这种难熬的日子,就过了两年的时间。随着汉桓帝的病逝,成为皇太后的窦妙迎来了人生的转折。
在汉桓帝的灵柩之前,窦妙就迎来了自己情绪的爆发。她也许不能将汉灵帝怎么样,可是汉灵帝留下的那些宠妃,那些不尊重她,轻视她的情敌们。都可以成为她处置的对象,此时她就拔刀当场处决了汉桓帝生前最宠爱的妃子,长舒胸中的一口恶气。
虽然,此时的窦妙面对的是丧夫守寡,但是,窦妙总算是得到了对应的地位和权力,不必在忍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和冷遇。因此,对她来说,是塞翁失马。
除了报复那些与自己争风吃醋的后宫女子外,窦妙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拥立新的皇帝。由于汉桓帝膝下无子,所以在父亲窦武的建议之下,他们决定拥立宗室刘宏,也就是汉灵帝。
继续阅读
自然而然,成为皇太后的窦妙,开始了属于她的临朝称制的时代。窦妙临朝之后,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果敢的决策,开始广泛征集天下的名贤之士。
他们纷纷被列于朝廷,成为朝廷中的重要力量。窦妙赋予他们重任,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共同参与政事的商讨与决策。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天下的有志之士,无不满怀期待,“延颈想望太平”。这种渴望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社会的种种困境以及对贤能之士的信任。
每逢乱世,人们总是对能够带来安定与繁荣的统治者,和贤臣充满了殷切的期盼。窦妙广纳贤才的举措,正契合了这种文化理念。
当时,在窦妙当权之时,她大胆启用了数量众多的“女尚书”。这些女尚书皆非泛泛之辈,她们具备出色的才能和敏锐的洞察力。每日,从晨曦初现直至夜幕降临,女尚书们始终陪伴在窦太后的身侧,形影不离。
窦妙多次派遣女尚书外出宣读诏命。在这些关键时刻,女尚书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她们需以清晰而坚定的口吻,传达窦太后的旨意,不容有丝毫的偏差和误解。
例如,在某次重要的官员任免之际,女尚书凭借其出色的口才和对旨意的精准把握,顺利完成了诏命的宣读,使得朝廷上下对新的人事安排得以明晰。
不仅如此,窦妙还对这些女尚书们进行了封拜。有的因其在处理政务时,表现出的果断和明智而获封,有的则因在传达诏命过程中,从未出现差错而得拜。
这种封拜并非随意之举,而是经过窦妙的深思熟虑和对她们功绩的公正评判。窦妙任用女尚书并对其封拜的举措,在当时的封建王朝中实属罕见,打破了传统的性别限制,为女性在政治领域的发展开辟了一定的空间。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当时社会中男尊女卑的固有观念。
可是,这种女尚书的制度,也给当时的政局埋下了隐患。女尚书作为窦妙的传话人,涉及的事物是方方面面的。稍有不慎,就容易被她们带偏。
果然,后来的女尚书和宦官势力搅和到了一起,给窦妙乃至于朝廷的政局带来了很大震荡。导致窦妙失去了权力,被幽禁起来。
要说窦妙临朝,最大的争议,莫过于她对待宦官的态度。窦妙临朝之际,宦官中常侍管霸,展现出了非凡的才略,得以专制省内事务。管霸此人,心思缜密,手段高明,在宫廷内部,权势熏天。
窦武见此情形,深知管霸等宦官专权,对朝政的危害极大,于是苦口婆心地劝说窦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