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农科院担任院长的宋雄对于B型合成氮肥的效果赞不绝口,而研究这新型合成氮肥的潘冠霖先生更是大明帝国杰出的青年人才。
在建武39年也就是1809年,在辽东金州理工大学上学的潘冠霖便和同学在实验内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固氮实验,产出了氨气,它包含着农作物必须要的氮元素,这也宣告着大明的农业进入了新的时代,人们将不用再焚烧植物,制成草木灰,或者利用动物的粪便给庄稼增肥。
潘冠霖的固氮实验也让他声名鹊起,在多家学术杂志上刊登了他的重要发现,他的名字也出现在了世界化学论坛内,利用氮气和氢气进行固氮反应的过程也被称为潘冠霖反应。
在建武41年他便修完了四年的本科,跟着大明帝国首席化学家——戴恩澜进行科研工作,并和同组的好友——候致本搞出了一个新型制碱法(潘候制碱法),为大明的化工产业添砖加瓦。
经过大明内战后,他也跟着导师归顺了新的朝廷,并且给国防军研究了一项新式武器——毒气弹,不过他为国防军研究的毒气弹的行为也让他背上了屠夫的骂名,但是大明的百姓仍是非常感激他,因为他们研究组的成员为大明粮食的增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继续阅读
“粮食增产30%?你没有逗我吧?”
朱铭轩看着他们的实验数据有些吃惊的问道,粮食增产30%是什么概念?如今大明在册的耕地有24亿亩,就已经养活了5.8亿人(每年出生人口2800万),粮食增产30%这就意味着大明的人口最大限度也将会增加20-30%。
如果日后杂交水稻技术和转基因编辑技术成熟,大明帝国的粮食产量更是会翻倍。
在如今这个大争之世可没有什么机器人和AI,人口的优势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大明帝国能有这么大的体量全靠人口优势。
在帝国进行20%的战争动员后,大明帝国的军队就扩充到了640万人,工人的数量也增加到了1400万(奴隶不算),这还不算小型家庭手工业者。
只要粮食能养活更多的人,大明帝国迟早能成为超级帝国。
“陛下,这项数据是真的,这种合成氮肥的效果难以言表,我是建议我们大明帝国的百姓都用上这个化肥。”
27岁的潘冠霖扶了扶眼镜,十分自信的说道,对于自己的科研成果,他还是非常自豪的。
“青年才俊啊!你的成果就是大明百姓的福音,粮食增产是千百年来黎民百姓的希望。”
“朕任命你为皇家科学院首席化学家,继续的为我们大明帝国的化学工业做出贡献。”
朱铭轩对于这个年轻且才智过人的天才化学家非常看好,像这种军民两用的科学家可不多。
陆军武器研究所的官员跟他汇报过几次,说这小子正在搞一种新型合成毒气——沙林毒气,想以更高效的方法消灭敌人,以减少大明士兵的伤亡。
“谢陛下!”
潘冠霖的内心还是非常激动的,皇家科学院首席化学家的名头含金量可是非常高的,相当于行业领头人,这光环是无与伦比的。
“免礼!”
“陛下,我提个小请求?”
“说吧!只要请求合理,朕都满足你。”
看着茁壮生长的庄稼,朱铭轩的内心十分愉悦,制衡这片土地千百年来的问题(粮食不够)终于要被他解决了,因此他对于潘冠霖的小要求并不拒绝。
“我想进入爱基斯坦教授和卢瑟福教授的实验室进行一些交流,听说他在研究一些原子运动和放射性的问题,我对这个很感兴趣!”
“什么?这爱基斯坦可是个物理学家啊!你是个化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