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初期,赵炅号令各路大军,势如破竹。
在那个时候,朝中有人提出,随着战线拉长,会导致粮草的押运出现不济。
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赵炅,哪里听得进那许多。
那阵势,像极了屁股朝天,平沙落雁式的狠招。
突然之间,遇上了东线全面崩溃,赵炅又觉得,似乎天已经塌下来,他恨不得把出征的各路大军,直接调回汴京来。
杨业毕竟是身经百战,即便退军,那也得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分兵应州,在当时,可以说在退守的情况下,依然拥有着优势,随时可以凭借三州互为犄角。一旦有机会,还有可以趁机从西线突破。
从杨业的谋略来看,萧太后奋力攻打东线,那西线必然空虚,西线突围,还可以缓解东线的压力。
看起来这一盘死棋,如果真的按杨业提出的建议,萧太后移师西线,会遭到以逸待劳的大宋军队,战局并不会变得那样糟糕。
一般人还真的没法弄懂赵炅那独特的脑回路。
为了给契丹人留下一座座空城,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赵炅在兵败之时,并没有在退守的时候,抢占最险要的据点。
以德服人,以德治天下。
所以在当时的西线战场上,赵炅让大宋的雄师替那四州之地的老百姓作护佑,让他们可以从那幽云十六州之地,迁回到关内来。
延绵几百里的战线上,到处都是向南方迁徙的老百姓。
边地的百姓,举家内迁,百姓不比军队,他们拖家带口,家里值钱不值钱的东西,全都得带上,黑压压的一大片简直像是逃荒的一样。
大宋王师,一日难得走上几十里地,而契丹铁骑,转眼之间,就可以袭扰那绵延数百里的大宋军民。
赵炅坐在朝堂上,他身边的那些文臣,个个都还在为他的那仁义的举动,赞叹不已。
“陛下,自石敬瑭舍弃幽云十六州之地,我老百姓深受其苦。”
“圣上此次北伐,虽未能夺回幽云之地,却可以把那些被契丹凌辱的兄弟们接回来,此功堪比尧舜啊。”
“陛下,可以说是当世第一仁君。北方边地的百姓,几十万人,迁往内地,何等壮观。幽云之地的百姓,看到陛下如此爱民,自然会不顾一切,争相前来我大宋。”
“从来天下,皆以民为本。契丹只知道征战,根本不知道,以德服人,以德化人。等他空打下万千城池,皆是空城废墟,又有何用啊。”
听到那些文臣们发出的慨叹,赵炅本来还为战事而难受,现在听来,这迁民入关之法,的确是深得人心。
“诸位爱卿,如此说来,官家这心里,已经倍感欣慰,但愿那被迁入到我大宋的边民,能够感受官家这良苦髟心,官家不求他们感恩戴德,只希望,迁入内地的边民,能够从此过上安定的日子,能够在我大宋朝,安居乐业。也枉我损兵折将,替他们换来这万世的美好。”
朝堂之上,各位大臣大肆吹捧,赵炅也感觉到特别受用,他还真以为,自己这迁民入关的创举,可以赢得万民景仰。
正当赵炅那帮人,为迁民入关的事情,自嗨的时候,八百里加急传到了汴京。
“陛下,萧太后移师西线,主将潘美,副将杨业,还有监军王侁所率大军。遭到了辽军的围堵。”
“不会吧,萧太后的主力,不是在东线,和曹彬打得难分难解吗?”赵普觉得难以置信,刚才,满朝文武,都还在给赵炅歌功颂德。
如今,大军因为替万民护卫,深陷于辽军包围了。
那契丹人,铁蹄所至,根本不可能在乎百姓的死活。
大军生死存亡,和那浩浩荡荡的内迁百姓相比,孰轻孰重,赵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