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好在是老天有眼,公公一次跟人吃酒,喝多回来时没看路,一脚跌倒在了田埂里。 天寒地冻,当场摔晕,被发现时都冻硬了。 闻母短短数月丧夫丧子,一口气没上来,跟着丈夫儿子去了,临死前哆哆嗦嗦留下一句话。 她说原主是寡妇命,刑克六亲,命格不好,谁沾上谁倒霉。 自此原主名声更不好,闻母这是死了也不想让她好过,逼着原主给儿子守节。 原主倒是想得开,改嫁未必会好,回娘家说不定被卖去青楼,那何不就留在闻家。 她愿意供养闻昭读书,这个小叔子从小跟在她和闻安屁股后头长大,是个本性不错的孩子。 重情重义又孝顺,长嫂如母,将来出息了必然不会亏待自己。 闻昭果然也分得清好坏,父母哥哥的死,和这位从小就叫作“阿蓁姐姐”,如今是长嫂的人,没有任何关系。 她也是受害者。 就这样,他们二人相依为命。 原主靠着家里的钱,果断在官道附近开了一家馄饨铺子,她能吃苦,拉得下脸皮,手艺好也能说会道,真把这个家给撑了起来。 虽然难免会遇到些下三滥,但原主泼辣,大着胆子跟这些人周旋,被调戏了就当被狗咬,敢动真格的她就拼命。 渐渐泼妇的名声传了出去,可却没人敢来惹她。 这也是因为闻昭不久后考过了府试,成了最年轻的秀才。 十三岁的闻昭,见了县太爷也不必行跪礼,他的师父找到原主,提出引荐闻昭去白鹿书院读书。 很远,可却是当朝最好的书院,机会难得,原主既然是买股,一咬牙一狠心,变卖了些家当,送小叔子去了白鹿书院。 临走前,闻昭给她磕头,大恩大德无以为报,功成名就之时一定为长嫂请封诰命。 原主孤身一人留在了清河镇,一待就是三年,闻昭乡试中了解元,准备归家看看长嫂,顺便准备去京城参加会试。 而这时候,本世界的男女主也到了清河镇,男主谢松寒,被贬到清河镇做县令。 身边只带了从小到大的贴身丫鬟,也就是女主清枝。 路过原主的馄饨摊时,他们停下歇脚,见这小摊子干净卫生,老板娘勤快爽利,谢松寒便点了两碗馄饨。 却没想到刚吃了一口,谢松寒突然晕倒,脸色铁青。 随行的人迅速将谢松寒送医,并且将原主押入大牢等候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