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4章 梦溪辩(1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秦刚与邹放正走入菱川书院,就听到正堂之中几名学子为着扬州书局新近出版的一套书籍而争论。

而这套书籍,居然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梦溪笔谈》,而其作者,便就是此下谪居于润州的沈括沈存中。

自沈括因永乐城兵败而被贬,基本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先后到了随州、秀州,最后于元佑四年迁居至润州,在梦溪园里隐居,并开始潜心创作《梦溪笔谈》。

而此时已是元佑八年,听闻这部鸿篇巨着已然问世,秦刚不由地一阵欣喜涌上心头。

要知道《梦溪笔谈》曾被后世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是唐宋以来的中国人对于自然、社会、科技以及人文现象观察后,最重要的集大成者之书籍。

当然,此时的秦刚也只能按捺住心头的激动,只是颇有兴趣地与邹放一道,静静地立于众人的身后,听闻堂中的辩论。

在陆陆续续的争论发言之中,听得出支持那位被称进明的学子的声音要稍显多些。

毕竟像《梦溪笔谈》这样一部多达二十六卷之多的巨幅丛书,一是文体涉类庞杂,按时人习惯的“经史子集”的书籍分类标准来看,似乎放在哪里都不是觉得太合适。

二是书里所记载反映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当时读书人的一般理解范畴,总觉得它完全偏离了经义大道,多少会引发各种不解,甚至会是激烈的反对观点。

“梦溪丈人之书,其实可列入子部。我看此书,观天地之万象,录世间的细微,颇有秦秋诸子百家之气度。而这儒学大道,莫不脱于解经释子之说也!”突然出现的这一声音,又给一度陷于弱势的一派注入了新的信心与力量。

邹放此时小声告诉秦刚,说此话者,正是该书院山长乔襄文。秦刚赶紧循音看去,却见此人虽为山长,却是混迹端坐于众位学子之中,约摸三十多岁的模样,长就了一副慈眉顺目之面容,倒是并没有多少想像中的那种学者师尊的威严气息。

发言完毕,也没有那种身为山长欲求“一锤定音”的感觉,似乎却是有一点“抛砖引玉”的再起话题之意思。

果然,立刻便有学子反驳:“即使列入子部,这诸子百家,除却孔孟之圣道,其余不过都只是一家之言, 譬如杨墨之道,不过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非也非也,六经为儒家之源,更为诸子之源。尧舜二帝,禹汤文武四王,莫不为诸子百家所推崇。”

“沈存中,壬人也!”这句对沈括的评价出自于曾经提拔他的王安石之口。此时虽是元佑年间,但淮南之地认同王安石的学子还是不少的。

眼看话题的讨论开始偏向于对于作者的为人品性评价时,乔襄文显然是看见了邹放两人,也随即想到,立于他身边的那位年轻人应该就是之前通知他时所说的秦刚了,便赶紧站了出来,对他俩一拱手道:

“二位贵客到访,未曾远迎,还望恕罪。今日正逢今我山堂辩会,盖因润州梦溪丈人沈朝散【注,沈括官至朝散郎,是以对其尊称】的《梦溪笔谈》一书而起,不知贵客对此书可有见教?”

堂里齐唰唰地一下子转过来的眼光中,多数学子是认识邹放的,所以,他们此时更加关注的,却是居然比他们还要年轻的秦刚。

秦刚一愣,心想:莫不是乔襄文以此为题的一个当面测试吗?

对于《梦溪笔谈》的成就、价值以及数百年之后的高度评价,他自然是了然于胸的。但是眼下却是这部书籍刚刚推出的时期,又是处于科学尚未昌明的古代,自己能用怎样的语言与观点,来取得目前正在激烈辩论的众人认可呢?

一时之下,便有两句诗句涌上了他的嘴边,他便随口吟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听得这两句诗,众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