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校尉部的情况和左部有相同,但又情况不同。相同的是,军中也有堕气,但没左校尉部严重,得益于在封丘地区的修整,各部士气都不错。但我部的成分又和左校尉不同,左校尉大部分吏士都是老泰山人,将士们也普遍是打老了仗的。但我部因为之前分拆过,大量的兵员是来自河济地区的。这些人在打了两仗后,见识了战场的血腥,都出现了一定的退缩。比如伤病好了后不愿归军的,还有找法子想回河济地区做分田吏的,就是贪后面安全。除了那批漕运的纤夫,吃苦耐劳,河济地区的兵普遍要比泰山地区差一些。”
见张冲没有问,所以张旦自己做了总结:
“渠帅,就目前这情况,实不益再兴兵戈。那些河济兵在荥阳这个家门口都厌战,更遑论将他们带去河北再与汉军大战了。”
张冲没有说什么,反而是欣慰军中的高级军吏们普遍能真实表达想法,能说真话,没有汉军那种报喜不报忧、文过饰非的那一套。
有问题不怕,就怕眼里看不到问题。
关羽和张旦虽然没有说,但张冲已经知道他们的看法了。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目前形势,他们的看法是不建议在流动作战,在外线作战日久,军中补给和人员补充上非常难。应该返回河济修整,将分田拉护田兵这套体系再扩大。
这些都是切肯之言,但张冲还在犹豫。
他在犹豫什么?
因为说实在的张冲自己也有点迷茫了。
他有点看不懂现在的局势变化了。前几日丁盛送来的那些封黄琬的书信,让他认识到那边仍旧有汉军三万,他不知道里面有多少豪势部曲,但这兵力依旧比泰山军要强。然后军中还有汉军的内应,张冲为了不打草惊蛇,也不想弄的人心惶惶,所以就没公开,但这依旧是个刺,随时可能就扎到肉里。
内忧外患不说了,就说他如果现在不管河北之战的情况,而是返回河济地区。以他的推演,南来的这波汉军一旦加入到河北战场,黄巾军十死无生。那黄巾军被灭后,他在河济地区就能坐得住了?
到时候河北、中原的汉兵全来围攻,张冲以一隅之地如何能挡?挡不住,河济地区丢了。那撤到哪?撤到泰山?那泰山周边的根据地就守不住。
而那里,泰山军已经扎根很久,分田都落实了。一旦泰山军守不住,那数年努力毁于一旦,更让这些地区相信泰山军的黔首们损失殆尽。到那时候,他恐怖只有带着残兵躲在泰山这一条路了。
但泰山怕也是护不住他们啊!
所以,不管河北,直接回河济地区修整,看似一条生路,但却是死路。那真正的生路在哪里呢?
去河北战场?先不说泰山军现在厌战,战力下降严重,即便他张冲靠着往日的威信说服部下们北上,但这种状态下的泰山军能打得过汉军主力吗?
而一旦失败,他张冲的威信将真正扫地,可能就真被人当成草头王了。
也就是兴也勃焉,亡也忽焉。
那退不行,进也不行,张冲真的有点迷茫了,不知道怎么办。
说真的,他现在是知道打天下有多难了,尤其是像他这样底层起来的,几乎举世皆敌。他这还是打赢了,都头疼后面,更别说要是荥阳这战打输了。
张冲继续想着泰山军的出路,而泰山军这个机器还继续按照之前的惯性行动着。
……
光和六年,九月十八日,荥阳城外。
白日的喧嚣取代了夜的安静。
荥阳城外,一队队泰山军从后方开了上来。这里已经是满野的帐幕,提前开来的泰山军,趁着空,用城外沁凉的河水洗着脸。还有些个对着初升的大日,做着祷告,显然是汝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