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98章 《一念无明》的流水线实验(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一念无明》的点映票房是35万,实打实的,赠票没有算进去。

对此杨灵越毫无波澜,正式公映后排片,参考电影票房的意义不大。主要还是看上座率,看评价。

不过杨灵越试行了电影工业其中的一个环节,也是抄并完善好莱坞影片放映后的一个流程。

那就是增加了固定的调查员,这个调查员是未来购票软件的一个职能部门。

具体的工作就是在一部影片结束后,随机采访观众,问一些问题,填写问卷调查,包括不限于:

1.电影中的哪位演员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

2.电影中的哪个桥段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

3.对于电影的配乐、摄影、画面各打几分?

4.会不会推荐朋友来看这部电影?

5.您认为目前市场缺少哪一类电影?

......

包括观众的年龄区间、性别、职业等等,很细致。

什么,你说没人愿意回答?

有奖品的,奖品一般是影院另一部电影的代金券或者电影周边的文创周边。

只要认真填写就有,你会不会参加呢?

事实是抢着参加。

杨灵越此举是让普罗大众发声,而且收集到的数据的真实性是完全可以保证的,而这个数据通过录入系统,就能进行大数据分析。

这样,在观众心目中,哪位演员真正的受欢迎,哪些剧情设置更能吸引观众,观众到底喜欢哪一类电影,是不是就有了参考?

那么,一些出品方在制作电影前会不会购买这样的数据?

电影上映后需要调整宣传策略时,会不会购买这样的数据?

这特么便是电影工业流水线的一环。

这样的数据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文艺片无所谓,但是商业片,闭着眼都知道怎么拍在一定程度上会受观众喜欢,只要观众喜欢,那么票房的预期也就向好了。

对于观众来说,你拍的东西是我喜欢的,那就行了。

而这样的数据完全与互联网的大数据不同,不是饭圈,而是线下真实调研。

这样的工作,就从《一念无明》开始,之后但凡有些热度的影片都会进行,到年底购票软件上线后,就有极大用处了。

至于投入,杨灵越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便利店20个亿都到账了,东来投资了包子视频10个亿,其余还了3个亿的贷款,剩下的还在账上趴着等有梦想的人。

因为是第一次施行这样的流程工作,杨灵越格外重视,纠偏、讨论、调整问卷,最后在相应的流程中不断调整。

点映的观众除了赠票的影评人及UP主外,更多的是杨灵越的“粉丝”,所以这两天得出的数据资料不会录入系统,而是会交给韩毅去运作。

不过对于演员及镜头的印象这一点可以参考。

对于《一念无明》来说,给真实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竟然是艾丽娅,第二是张译,第三是三爷,这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母亲”这一角色的戏剧冲突太强烈了,而且最后门缝流血死亡的镜头太让人印象深刻了。

不过印象最深的镜头却是张译在超市无声哭着大口吞咽巧克力那一场,因为这个镜头是在拷问围观群众,也是在拷问屏幕外的观众,有没有在不经意的时候伤害到了别人。

人最关心与己有关的事务,这个打破次元的镜头让观众感觉到了冒犯和不适,自然印象深刻。

由于一直忙活问卷调查的事情,影评人及影视区UP主的评价,杨灵越直到正式公映三天后,也就是9月12日才看总结报告。

影评网站点映时期开分8.2,到现在降到了8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