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卷土重来,眼下便是连朱文正的洪都也都开始呈现出摇摇欲坠的态势。
而与此同时,张士诚的兵力,除了镇守扬州的精锐之外,其余的兵力都集中在无锡常州一带,与李文忠僵持,如今随着镇江被攻克,俨然是一条长蛇被拦腰斩断。
但是李文忠的作战风格顽强,他们短时间内又没有击破李文忠的迹象。
其中,谢再兴主导的常州战场,有精锐兵力十二万,但是就是无法攻克连四万兵力都不到的李文忠部。
李文忠还隔三差五的连个祈祷卜卦,忽悠身边的兵士。
日子过得仿佛还很惬意。至于其中酸楚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过李文忠以及他手下的武将皆是韧性极其强的人。
他们坚信他们能够支撑到最后的胜利。
应天和姑苏之间的扬州镇江常州无锡一线,四个地方,自南向北一字排开,全都是南方最繁荣的城市重镇,相互之间距离也算不上远。
数十万大军挣扎在一条战线上,俨然是角逐出东南霸主的态势。
还有张辰,作为张士诚最为信任的义子,足足三万五千精锐,则从姑苏出发,驻扎在天长衡阳一线,俨然对盱眙动心的意思。
张辰认可义父的想法,朱振此子难以真心站在姑苏一方。之前的策略与养虎为患没有区别。
但是他不认可张士诚的看法,不应该偷偷摸摸的支援张家联军,而应该合兵一处。
那些文臣所谓的吴王已经称王,便应该有华夏郡主的气度,与大都势力联合,是丧失民心的事情的说法,在张辰看来完全是扯淡。
如今张家联军败退,张辰的兵力也牵扯到了此地。
尤其是随着镇江被突破,邓愈大军挺近,张辰不得不分出一万多部队,又加上张士诚咬牙挤出来的一万五千部队去防备邓愈。
换而言之,镇江截断了扬州和无锡之间的联系,而张辰则阶段了邓愈和徐达之间的联系。
双方的兵马互相切断,互相撕咬,不打的天翻地覆绝不认输的架势不要再明显。
那么问题来了,之前被斩杀了儿子的胡大海和铁面将军常遇春在哪里?
答案是从六合向北出发,目的很明显,他们要途径盱眙换装之后,再向北穿插,准备将张辰也一举拿下。
某种意义上来看,朱元璋的胃口不可谓不小。
但是没办法,谁让张士诚前些时日太过于嚣张,前些日子差点儿逼得朱元璋自杀。
当然了,如果军山不参与,这场大战还很有可能打很长时间。
但是朱振一旦参与,将很有可能彻底打破这种僵局。
常遇春和胡大海跑到哪里去了?天长一座寺庙内,张辰将一封战报交给身侧一名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书生。
这数万人的军队,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了,一点儿情报也没有。若是出点儿什么情况,怕是整个战局都要动荡起来!
最关键还是军山的队伍。那名书生接过战报,大略的看了一眼,却又摇摇头,并未放在心上。
朱元璋的的兵力应该有不少,但是他没有那么多钱和粮食武装那么多部队。
所以他认为张辰的担忧都是虚的,朱元璋这支启禀根本就是迷雾,朱振那边儿的威胁才是真的。姐夫,眼下指着秦怀风那厮没有多大的用处,咱们要真相解决问题,就应该趁着军山兵马进入盱眙这个空档,夺取军山插根钉子,阻断盱眙南下的可能性,同时调重兵与
扬州兵马合围解决邓愈大军。
张辰闻言,却是一生长叹。
大人这是何意?这位看起来跟张辰年纪差不多大的书生表情立刻紧张起来。
大人,莫非还念及旧情。怕郡主怪罪?咱们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