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朱元璋的不悦,续道“国公,张士诚与我们摩擦不断,陈友谅那也是咄咄逼人,然而我们却因为缺乏火药而屡屡难以取得大胜,比之请求国公加大军中火器的装备数量,用强大的火力压制对手,则我应天的虎贲能够少流血。”
徐达说的那叫一个诚挚感人,充分体现了一位统帅爱惜部下的优秀品质。
刘伯温听得却一直咧嘴。
徐达的意图已经毫不掩饰,加大军中火器的数量,装备可以打,可是火药从何而来从何而来呢?
应天的武库逐渐丰足,但是一切都在为即将开始的东征做准备,绝对不可能花费钱财,制造昂贵的火药。
既然朱振的霍山矿场能够短时间内频频给军山卫换装,何不从朱振哪里大量采购呢?
至于采购火药的银钱,大可以先赊欠,等到应天的金银充足的时候再还上,反正朱振有的是钱,也不差这一点……程咬金第一个反应很不爽。
因为朱振跟他是全天候贸易伙伴关系,朱振的财路受损,回头找的第一个是他。
他与朱振一样,不是舍不得钱,只不过自己主动捐献出去与被人算计不得不拿出去,岂能同日而语?
老程哼了一声,说道“国公您是知道的,我那不成器的孩儿与朱振合伙做了些生意,自然与朱振有些往来,朱振这小子常言,他深受国公隆恩,自当竭尽全力报效国公。
只不过这小子现在一心筹建市舶司、组建淮安水师,开发海州,又先后兴建水师学堂、制造局等等设施,怕是早已捉禁见肘,欠下无数钱粮。
稳定淮安、整合实力,是目前最重要的大事,若是因为拖欠淮安世家的钱粮而导致淮安局势动荡,延缓了市舶司的筹建、皇家水师的组建和训练,岂非耽搁了国公东征大计?
事有缓急,目前我们与东西两线尚算安定,应当全力经略自身才,闷头发展才是。”
老程倒不是诚心跟徐达作对,他的格局远没有这么低劣。
目前应天的中心的确在不断的向西征倾斜,搞死陈友谅不仅仅是朱元璋的梦想,更是应天所有人的梦想。
不搞死陈友谅,这厮随时可能顺流而下,拿应天刷一波声望,搞一波好处。
徐达却不以为然“程将军此言差矣。
西征是大计,必定要全力以赴,一战功成,但是与此同时,仅仅靠应天自己几省的实力,西征陈友谅,又要防备张士诚,确实有些捉襟见肘,给士兵装备足够的火器,一来可以快速结束与陈友谅的战事,二来也算是朱振为国公做些贡献,不然凭什么给了他一省之地?”
双方似乎各有道理。
常遇春开口道“其实徐达将军说的很有道理,若是不能短时间内结束与陈友谅的战斗,一来陈友谅可能迅速发展本身实力,皆是我们对抗便要死更多的士卒,二来也给了张士诚趁虚而入的机会。
若是我们都败了,凭他一个淮安,如何安稳度日?”
哼哼,朱振你不是能赚钱么?
那你就为了应天多贡献一点吗?
程咬金看了常遇春一眼,心里暗骂,却拱手说道“常遇春和徐达二位将军所言都有道理,是在下考虑不周,还望国公勿怪。
不过听闻淮安最近紧需兵力,咱们借的兵,是不是该还了。”
既然你常遇春落井下石,就别怪咱老程揭你的短。
想要人家淮安的火药可以,把欠人家的半数军山卫精锐换人家啊?
常遇春脸一黑,不过他早有说辞,“可惜,我十万营虽然实力在快速恢复,但却是以军山卫精锐为核心精锐,此时将军山卫的兵马调回去,怕是我十万营刹那间就会成为散兵游勇。
为大局计,这些兵马还是欠着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