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陶府君,即便是南方四州联盟,也很难会是大乾之对手。”语不惊人死不休,诸葛亮笃定地说道。
要知道,南方四州联盟反何,打出的旗号是“兴汉复国”,毕竟汉朝历经数百年,又才刚刚灭亡,这样的口号还是为四州联盟拉拢了不少人心。
如今南北对立,天下又恢复如战国时诸侯混战的局面,以至于南方诸侯拼命的招兵买马,不少南方士人、武者纷纷选择在本地入仕。
从刘虞举旗后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四州各自扩军,除了刘虞体恤民力,扩军一万为最少外,其余荆、扬、徐三州皆扩军近两三万。
加上原本的兵马,四州相加,仅机动兵力就已超过二十五万,若有必要,再添数万达到三十也并非难事。
而大乾三万南军需要守卫皇城不能轻易调动,北军五万,加上黄忠、太史慈、徐晃各自率领的一万多兵力,总共也才不到十万人马。
即便各州再挤出一些援兵,总兵力比起南方四州兵马也将近快少了一半。
正是因为这样的兵力配置,不少人都颇为看好南方的反何联盟,认为大汉或许真能三度复兴。
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却似乎根本就不看好南方联军,反倒笃定大乾最终能够获胜。
这让诸葛玄也颇有一丝意外,虽然他不太愿意现在就入仕徐州,但其原因更多是大战在即,他不愿将家族卷入战火之中。
若要说对于战争结果的看法,他虽不认为南方联盟一定能赢,但凭借如此大的兵力优势,起码也能跟大乾打个势均力敌,甚至占据上风也实属正常吧。
于是诸葛玄好奇问道“哦?孔明为何如此笃定南方联盟会不敌大乾兵马?”
见叔父发问,诸葛亮自不会藏着掖着,于是自信地将自己的看法说出“大乾的兵马主要继承于汉庭的南北两支禁军,这些年他们跟着大乾皇帝南征北战,兵精将勇、装备精良。哪怕如黄忠等将所部的兵马也都是由大乾皇帝一手组建,战力与忠诚都十分可观。而南方几州长久以来虽偶有战事发生,却基本都是剿匪等小打小闹,士兵们懈怠成风,军中更是多有拖欠军饷与装备缺失的现象。如此情况之下却仍旧大肆征兵,必只会导致兵员素质良莠不齐,整体战斗力下降。两相比较,此乃大乾之第一胜。”
随后他又继续说道“再有就是大乾雄踞北地七州(雍、凉算作一州),得益于这些年新政的影响,北方钱粮富足,足以保障大乾兵马的作战需求。而南方之地的经济虽也不错,但底蕴稍差,加上不少财富都掌握在士族之手,官府的动员能力一定程度还受制于这些士族,而这也是陶府君一定要征辟叔父的理由之一。如此看来,大乾官员、将士众志成城想要统一天下、建不世之功,而南方官员却还在与士族彼此角力,岂有不败之理,此乃大乾第二胜。”
说完这两点,诸葛亮微微一笑道“当然,这都还不是最关键的,双方真正的差距还在与统帅。大乾官员、将领多是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嫡系,绝对服从于朝廷调令,作战时可令行禁止,不打折扣地执行大乾朝廷的作战计划。而南方四州虽号称同盟,却始终是令出多门,很难配合无间,只需略施计谋,便能分而化之、逐一击破,此乃大乾之第三胜。有此三胜,大乾击破四州、一统天下也只是时间问题…”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分析具有一定的道理,尽管诸葛玄依旧没有尽信,却也产生了动摇,认为大乾或许真能击溃四州,一统天下。
可越是如此,他便越是好奇,问诸葛亮道“既然孔明如此看好大乾,此前又为何回绝了你兄长的邀请,拒不前往洛阳呢?”
原来当初何进让诸葛瑾将兄弟二人接到洛阳,诸葛瑾的确写了封信回家,并在信中大肆称赞魏王(当时还是魏王)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