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战船在江面上行驶的一帆风顺。突然岸上有十几匹轻骑急追而来,在江岸上和战船并行,并对着船上大声呼喊。
李璘命一艘小驳船前去接洽。
不一会儿小驳船上的兵卒登上大战船,给李璘带来了一封信。
李璘展开信纸仔细看去,不由勃然大怒,叫道:“好个吴郡太守李希言!竟敢写信责问寡人擅自发兵东下的意图!我堂堂王爷发兵还要向你一个太守请示?这分明是蔑视寡人的威严!如不严惩,如何毖后?派大军扫平了他!”
李偒接过信纸一看,也是怒火冲天,叫嚷要亲自带兵踏平吴郡。
当下,李璘就在船上派兵遣将,命令部将浑惟明率甲兵三千攻打吴郡的李希言,季广琛率甲兵二千攻打广陵长史李成式。
李希言早有准备,率兵前出,驻守在丹阳,并派遣部将元景曜与丹徒太守阎敬之率兵迎敌。李成式也派部将李承庆率军迎击。
元景曜与李成庆这两人太不成器,见到李璘的军队人数众多,而自己军队数量只有不足千人,竟然率众投降了。
丹徒太守阎敬之独木难撑,只抵挡了半日就被俘虏。
李璘为了以儆效尤,将阎敬之当众斩首。一时之间,江淮震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李璘也更加气焰嚣张。
殊不知,淮南节度使高适已经率兵抵达安陆,与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瑱、江东节度使韦陟汇合,举行誓师大会,共同讨伐李璘。
实际上,这三个节度使的兵力加起来也不如李璘的兵将多。
高适冥思苦想,想出来一个疑兵之计。
当日,唐军在江北广树旗帜,绵延数十里。又令将士们穿戴整齐,在江边来来回回通过。
到了夜间,命令全部将士在江北列阵,每人手持两个火炬,火光映天。从远处看上去显得人数众多。
李璘和李偒登上城墙观看,面有惧色。众将看在眼里,都十分忧虑。
实际上只要仔细分辨就能识破高适的疑兵之计,就算是高适的兵将很多,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根本比不了李璘的精兵,况且李璘有充足的补给。
双方真正开战,李璘的胜算颇高。然而李璘自幼养在深宫之中,根本没有谋略,也没有胆识,更不懂军事,内心深处先害怕起来。
当夜,李璘带着儿女和一些心腹逃走。等到天亮时发现上当,赶紧又返回城中,然而城中已经大乱。一些间谍趁机散布谣言说永王逃跑了。
一些部将也逃了出去。李璘无奈,率领一些残兵奔往晋陵。
高适的先锋队追上了李璘,射伤了李偒。
李璘又逃往鄱阳,夺取了鄱阳城里的武器,辗转南逃。
最终,江西采访使皇甫侁率兵追上李璘,双方在大庾岭激战。李璘中箭被俘,皇甫侁杀死了李璘,并把他的妻子送到了蜀地。
李白跟随残兵一路奔逃,袍子破烂了,帽子也掉了,一路吃尽苦头。
这是个年近六旬的老人了,如果不是年轻时四处游历,身体底子比较好,那是一步也逃不动的。
但是,在逃到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的时候终于被抓住了,关到了监狱中。
监狱中各色人等混杂,屎尿遍地,臭气熏天。
李白哪里经历过这种场面,整天哀叹,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没有仙气了。他说道:“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不但要忍受污浊的环境,还有性命之忧。唐代对叛军的惩罚是非常严厉的,像李白这种重要的叛军幕僚,如果没人搭救,必死无疑。
李白掰着手指头,心中不断算计,谁才能搭救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