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天边残霞如血,映照在巍峨的潼关城楼上,更添几分悲壮与苍凉。
司马懿率领着八万余残兵败将,步履蹒跚,满身风尘,缓缓逼近这座关隘要塞。他们的眼中既有疲惫与绝望,也藏着不屈与坚韧,仿佛是一群历经战火洗礼,却仍渴望胜利的斗士。
此战,司马懿早已预感到长安城难保,故早已留了后手。除了秘密修建一条密道,通向长安城外,他还召集众将进行了部署。
据斥候报告,长安城栅栏外东门有羌胡的迷当大王三万兵马,北门有西域长史府的三万兵马,南门有小昆弥的两万兵马,西门有大昆弥的两万兵马据栅栏坚守,一旦魏军从四个城门冲出,很可能就被乱箭射杀,变成“刺猬”了。
而城内东南西北四个角,东北角的高台有魏延的五万人马,东南角的高台有马岱的五万人马,西北角的高台有姜维的五万人马,西南角的高台有诸葛亮的五万人马和田英的十万人马。
如果四个高台同时发起进攻,再加上城内的七万鲜卑骑军,首鼠两端,随时会反叛,一旦里应外合,长安城迟早会陷落。
因此,司马懿安排东北角由名将文聘之子文健率本部三万兵马坚守,东南角由名将乐进之子乐綝率本部三万兵马坚守。
西北角由名将徐晃之子徐盖率本部三万兵马坚守,西南角由名将曹洪之子曹肇率九万兵马坚守,剩余的将领和两万精兵跟随司马懿在中军指挥。
出发前,司马懿反复叮嘱各位将领,如果四个角和城头坚守不住,可以立即率败军撤回自己的府邸,从密道中迅速撤退,前往潼关,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结果除了曹肇被田英的兵马团团包围,无法脱身而被生擒外。文健、乐綝和徐盖各率一万余人马撤回到司马懿的府邸,跟随司马懿逃出长安城。
而曹肇虽然被擒,但手下的其他将领也知道大都督司马懿的府邸有密道,约有三分之一的兵马即三万人左右,也跟随着司马懿的人从密道撤出到长安城外。
因此,算起来,跟随司马懿逃到潼关城下的约有八万余人。而剩余的十二万兵马,其中战死约五万人,投降约有七万人。田英将这七万人打散后分配到各营中,以防发生兵变。
而蜀军这边,魏延、马岱和姜维战死各约三千人左右,田英和丞相的人马战死约一万人左右。鲜卑的七万骑军战死约一万人左右。
蜀军合计战死共约二万九千人,受伤者不计其数。
潼关之内,十万精兵严阵以待,箭矢如林,铠甲闪耀,透出一股令人心悸的肃杀之气。然而,当守将燕王曹宇得知司马懿率军至此的消息时,他并未有丝毫的懈怠,反而迅速做出反应,亲自披挂上阵,率众将疾步登上城头。
曹宇,字彭祖,身材魁梧,面容温和,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凡的英气。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也是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曹冲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此刻,站在潼关的城头,望着城下那支疲惫不堪的军队,燕王曹宇的心中五味杂陈。
“快看,城下那位正是仲达大都督!”一位眼尖的将领伸手指着城下的司马懿惊呼道。
曹宇闻言,目光如炬,穿透了纷飞的尘土,准确无误地落在了司马懿那张布满风霜的脸庞上。
燕王曹宇与大都督司马懿可是老相识了,无须言语,两人之间仿佛有了一种无声的交流,一种超越了敌我界限的理解与尊重。
“打开城门!放下吊桥!”曹宇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回荡在潼关上空。他的命令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震惊,毕竟司马懿此刻是以败军之将的身份而来,而潼关作为曹魏的重要防线,怎能轻易放其入内?
但曹宇自有他的考虑,他深知大都督司马懿不仅是曹魏的栋梁之才,更是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