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77章 激战又起(3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实没说假话。

魏军在四面城门准备的首批攻城队伍,真的是氐族、羌族、匈奴族、丁零族人。

他们接到宋军射来的信件,打开看了之后,立即议论纷纷,许多人吵吵嚷嚷要讨个说法。

魏军粮草不足,拓跋焘又将鲜卑族人与其他人区别对待,这几个族群的士兵本来就吃不饱,牢骚满腹、士气低落。

见到这样的信件内容后,军心骚乱,根本不想打仗,更别说拼命。

拓跋焘也知道了四面城门处魏军的状况、动静,这才意识到与臧质斗嘴,吃了大亏。

于是,拓跋焘不再与臧质废话。

他派人到四座城门处,对魏军进行解释,送去肉干、蔬菜安抚他们。

基本稳定了军队情绪后,拓跋焘下令攻城。

对于这次攻城,魏军做了充分准备。

他们打造了许多铁索、铁钩,套在一起。派军士突破到城墙下,以铁钩钩住城墙,士兵们握住铁索,向外猛拉。

臧质则以牙还牙,用同样的铁索、铁钩,钩住敌军的铁钩,让军士们往相反方向猛拉。

攻城战变成了体育比赛:拔河。

魏军、宋军的“拔河队”都有弩箭手保护。

可是,宋军的拔河队员在城墙内,弩箭手站在高处、躲在城垛子后头;而魏军的拔河队员、弩箭手都在城下,暴露在空地里。

——优势劣势一目了然。

可想而知,城墙上的宋军弩箭不停发射,城下的魏军弩箭手、拔河队员纷纷中招倒下。

——魏军的铁索、铁钩队完全不是对手。死伤惨重,铁索、铁钩也多数被宋军扯进城去。

铁索、铁钩不成,拓跋焘下令冲车全部出动,撞击城门、城墙。

箭垛、云梯也同时上场。

沈璞的民兵早就摩拳擦掌、严阵以待。

见魏军攻城军队靠近城墙、城门,宋军的滚石、滚木倾泻而下,砸向敌人;弩矢、箭矢疾如暴雨;大刀、长枪、长戟兵也在墙头砍、刺、挑杀跃上城墙的敌军……

由于沈璞的高瞻远瞩,盱眙城内的兵器、战备物资库存非常充足。

臧质将军对魏军的仇恨,在战斗现场变幻成激情澎湃的命令、呐喊、咒骂、鼓励,很有威慑力和感染力,大大鼓舞了盱眙守军们的斗志。

……

拓跋焘的大军猛攻、歇一歇,歇一歇、再猛攻…

战斗持续了30多天,城下的尸体堆积得与城墙差不多一样高了,可是盱眙城依旧岿然不动。

盱眙城被堵死了,臧质、沈璞也清楚建康城状况,他们无法派出斥候去建康搬救兵,同时二人也根本没打算去建康城搬救兵。

所以外面的情况,二人一无所知。

但是魏军则不同,有大量斥候四面出击几十里,随时反馈消息回来。

拓跋焘收到了几个坏消息:

宋国水师几万人,乘坐军舰,在大将垣护之率领下,进入了淮河,正向盱眙方向行进。

而彭城中的宋军是10万。

同时还有一件事:步六孤真的人回来,说联系不上鲁秀、程天祚二人。

拓跋焘对此有些很不好的感觉。

拓跋焘从瓜步山后撤的时候,本来就有点心虚,时刻提防着宋军包抄。

说实话,这次与宋国军队大战,结果其实有些出乎拓跋焘意料之外。

平时,在许多公开场合,拓跋焘和一众将领们都宣扬:刘义隆杀大将檀道济,自毁长城;杀猛将裴方明,自断臂膀。宋国军队因此不堪一击。

而私下里,拓跋焘对高级将领们的说法是另一个版本。

他一再强调:南朝政府自元嘉七年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