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都城,是高句丽的第三个都城,占地甚阔,是一等一的雄城。
城里面,和在国内城一样,太原祁县王氏也有好多产业,有的是明面上,有的是拐着弯的。
昌鑫隆在高句丽的总店,就设在王都城七星里八分街的正中。
两层结构,布局对称。
门窗繁复,顶部舒展优美,基部气派稳固。
典型的中原大汉族的风格。
昌鑫隆,三个竖式隶书大字,悬挂在二楼的廊檐之上。
四大开间,分别经营皮货、药材、丝绸、茶叶,还加杂有“美和居”的老陈醋。
从门面房右边的一条小巷子进去,就会来到昌鑫隆的住院大门。
前院是货栈和活计们的住所,后院则是主人们平时居住、会重要客人的的地方。
至于一般的客商,安排在昌鑫隆的二楼就好了。
阿布契郎,这个名义上主家的大外甥,实际上的少东家,自然是一溜烟地住进了后院。
梳洗一番,把自己捯饬一下,就变成另外一个一样子,出现在王都城的大街之上。
八分街,是王都城有名的东市核心区域,各种货物,琳琅满目。
大隋来的青瓷、丝绸、茶叶、粮食、书籍、衣服、鞋袜、胭脂水粉。
突厥来的马匹、刀具、皮具、镶着宝石的首饰、乐器、杂耍等。
室韦和靺鞨人的珍珠、宝石、雄库鲁、药材、兽皮、虎骨、鹿茸、熊掌、生筋等。
甚至还有南边新罗、百济的海货、珍贵木材,倭国的黄金、白银制品。
……
这个年代,还没有春节的概念,但过年的意识却是在泛汉文化的圈子里盛行的。
这不,刚逛了一小会,阿布便入手了灯笼、虎头帽、纸鸢、纸风车、绳结等物。
来到一个突厥人的烤肉摊前,一下子被那突厥大叔和他的大烤串吸引。
突厥大叔胡子长坠,脸皮黑中透红,发辫系在脑后。
丝绸的衣裤,翻领的袍子,外面还罩着一件红色的风衣。腰间的宽皮带上,佩着一把匕首式短剑。脚上,穿着一双尖头革履。
那大叔正在卖力地招呼过往的行人,看见过来一个面色黝黑、留着髭须,衣着汉装、举止滑稽地青年人正自打量自己,于是用生硬的汉话招呼:
“远方来的……少年,请来……吃吃阿史那家……烤肉,美地很!”
“好啊,好啊!”
来的人正是乔装过的阿布。
为了掩饰身形,他还故意在脸上显眼的嘴角做了个痣,将衣服穿得松松垮垮甚是臃肿,加上改变了步态和语气,就是熟人也很难辨出这个家伙是谁。
阿布一屁股便在烤肉摊的木墩子上坐下,将手中鸡零狗碎的东西一股脑儿地扔在脚旁。
“少年人,先……尝一尝……阿史那家的马酪。”
马酪,就是马奶酒。
“好啊,大叔快上!”
阿布也不客气,就接过大叔的酒碗,“嗗咚”就喝了一口。
“痛快!”
“少年人,你想……吃吃……什么肉?我这里……可有……各种地道的……突厥味道。”
见大叔说汉话实在艰难,于是阿布就用卫拉特语跟他说。
“都有什么?我都想吃!”
卫拉特语就是阿尔泰语,自幼与突厥人打交道的阿布契郎可是熟的不能再熟。
“哇呀,你这个小伙子,原来会说我们的话,这下好了。我给你说说啊——”
突厥大叔见阿布听得懂自己的母语,于是开始滔滔不绝得介绍起自己家的营生。
烤肉摊子上也不仅仅是大叔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