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20章 宝贝的棉衣(3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力或畜力通过传动机构提供。

传动机构,则由大小飞轮、皮带盘、皮带、齿轮、滚轴等组成。

工作时,先将皮棉平铺在输送槽上,然后让滚轴带住;工人踏动踏板,棉花机开始运转。

皮棉由滚轴带入机内,依次经过三对内外鼓。

在鼓内,皮棉经锯条撕扯、摩擦后,皮棉变松,成为絮棉,然后随竹廉从出棉口出来。

松软的棉絮,再用压棉辊轻压,成为薄絮片,就成为了可以正式使用的棉絮。

当阿布弹够小棉袄们需要的棉花,大师们的工作又转入到纺纱工具的研制。

纺车,太简单了。

阿布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新玩具。

因为娥渡丽还要奶孩子,灰尘多不好参与,阿布于是叫上胡图鲁和一众卫士,开始学着阿布盘着腿、左右开弓纺起线来。

大师们,仍然在研究工业化、规模化的工具。

其实,在这个时代,丝织产业和葛麻纺织业已经非常发达了。

人们的衣料,处理丝绸,就是葛布麻布。可即使葛布麻布,也会因为线的粗细、经纱密度而分三六九等。

比如7-9升的麻布衣服,是给奴隶和囚犯穿的;10-14升的麻布衣服,是给普通老百姓穿的;15及以上的细麻布——缌布,是专门给贵族穿。

在大隋,丝绸、细葛布、麻布是有钱人的专属品,普通老百姓只有粗葛布和粗麻布可供选择。

最着名的布品,有蜀布、越布、阑干细布,都是时人最喜欢的衣料。

棉花,对这个时空的人来说,还是一种非常陌生和奢侈的东西。

在汉朝,中原地区已经出现了棉花和棉布。

但不知道为什么,棉花始终没能走近中原百姓,而只在像遥远的崖州(海南岛)、西域地区打转转。

天朝上国,似乎不喜欢这种外国来的洋东西。

也许在其文化基因里,冬绸夏葛,才能是与大汉的身子相匹配的衣料,根本不管瑟瑟的寒风像刀子一样侵袭着百姓单薄的身体。

丝绸偏软轻薄,葛麻偏重挺括,但他们都有一个缺点,不太防寒。

阿布只能感叹,大中华的北方人,在没有棉花的岁月里,真抗冻!

毕竟,有皮裘加身的人,不多!

单就材料而言,丝绸和麻,与棉花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丝绸,先要处理蚕茧,也就是缫丝工艺;麻布,则先要脱胶、纺线工艺。

棉布,需要脱棉籽、弹棉絮、纺棉线、织棉布。

只要棉线纺好了,至于织布,就有太多的织造手段和工艺参考了。

可惜,要等做出好用的如黄道婆大人发明的织布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阿布的建议是,不仅要借鉴葛布、麻布、丝绸的制造方法。

还可以搜寻崖州、西域的绵织工匠,加入团队,不断改进。

等不及的阿布,已经开始制作小棉袄了。

他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也不让娥渡丽参加,只索要了针、剪刀。

继续阅读

折腾了好几天,把手都戳花了。

终于,做出来了棉衣四件套,棉裤、棉衣、棉帽。

崭新红绸的面子,自己穿旧变得绵软的细麻上衣做的里子。

害怕这旧麻布还是太硬,伤了宝贝的皮肤,在做棉衣之前,阿布亲自用热水煮、木槌打,差点将布片打烂才放手。

当佩瑗儿穿上暖烘烘的小棉袄的时候,另外两套,已经悄悄地被送往高句丽王都城。

颇显艺术的盘扣,就不会做了。

阿布只能以布疙瘩,代替。

看着肥嘟嘟的佩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