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县里蹉跎的根本原因,正是和县令不睦。
甚至,很可能还多少有些老一辈的纠葛在里面。
“你们云县令,是云师端还是云师泰?”
阿布忽然问。
“是他们家老二!”
是了,看来以云定兴为代表的的云家和以房彦谦为代表的房家之间,有事。
小房,这是受了上辈子人恩怨的牵连!
云师端不漏痕迹的给房乔玄龄穿点小鞋子,太容易了。
更何况现在来看,这云家在云兴定这个超级投机专家的带动下,又开始一步步咸鱼翻身。
经过剿匪、驰援雁门等系列操作,终于吹掉了前太子杨勇留给他们家族身上的雾霾,又抖起来了!
西风压倒东风,东风自然就得低头、敬礼!
不服,就让你唱征服。
不服软的房玄龄,只能被踢走,挪到一个更加不堪的新环境里蹉跎。
“想开些,多学学贵夫子王大先生,舒朗胸怀,暂退一步,海阔天空!”
阿布想到了房乔的师傅王通。
当年人家的洒脱劲,的确值得后来人学习!
“是啊,我和克明,都只是学到了夫子的皮毛,实在惭愧的紧!”
房乔一口喝干杯中酒,眼中是一团水雾。
酒不醉人,人自醉!
有心事,独挂月头!
杜如晦和房玄龄二人,师出同门。
他们都是大隋最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大儒——文中子王通的弟子。
只是杜如晦主学的是《乐》,房乔主学的是《书》。
这两个学术方向,都是文中子王通的着作《续六经》的主要成就之一。
文中子是谁?
王通是谁?
王通,字仲淹,又称文中子,祖籍山西祁县,后迁至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
文中子,便是这位夫子死后的谥号!
王通的大名,在阿布前世历史上似乎并不怎样鲜亮。
但他的的确确却是大中国历史上,也是大隋这个时代里,最为着名的儒家思想代表性人物。
《三字经》中有曰,“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文中子,就是王通!
牛逼不?!
这是一个堪比荀子、杨雄、老子、庄子的人物!
三岁时,便能识文断字!
五岁时,学完历朝历代的历史知识!
十岁时,能诵读五经,又向名师学习诗、书、礼、乐、易!
十八岁考中秀才及地,就到大兴城向文皇帝献上《太平十二策》,提出“遵王道,推霸略”的思想!
此时的秀才及地,堪比后世状元,是科举界名次上的天花板,含金量超高。
全隋朝考取秀才的人,数不过十几人。
而王通考取之前,也只有杜玄正一人通过了考试。
名动长安,炙手可热;权臣显贵,争相求见;儒学名士,数请讲学!
然而,王通想干的职位,是帝师!
只是,尽管文皇帝和广皇帝都愿意,但是以“五贵”为代表的权臣们不愿意!
于是,冷了心的“文中子”开馆办学,潜心教学和研究。
门人弟子相趋成市,“河汾门下”由此而来。
继续阅读
据小道消息,魏征、薛收、温彦博、杜淹、杜如晦、陈叔达都是他的弟子,房玄龄、李靖、李密等人都向他请教过学问!
文中子王通,主张行“王道”,宣扬儒释道“三教合一”,用九年时间写下《续六经》共八十卷。
这东西,是对后世治政理国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