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粪、杂草、草木灰、豆萁、河泥、骨汁等。
而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更是将堆肥技术,进行量化和标准化……
世界上最早的堆肥历史,则是公元前3500年的西亚苏美尔人。
他们在房子外面,用石头搭建粪池,粪便储存一段时间后,就运到农田里面为土地的追肥。
玛雅人还不懂这些,并且一直不懂!
他们拥有最好的种子,却缺乏先进的耕作技术。
所以,当玉米在雨季来临之前,种入覆盖着草木灰的雨林土壤,一切就交给上天和神灵。
按照他们的种植规矩,烧一次林地,播种一茬。
其后,这块收获后的玉米地,将要迎来休耕1-3年,甚至是6年的时光。
为什么?
因为玛雅人在等,等待那地方的草木,重新长得茂盛。
然后,再烧,再种,再等……
而华夏人,除了追肥技术,还发明和经历了撂荒耕作、休闲耕作、连作耕作和复种轮作技术。
特别是后一种,也叫倒茬技术。
倒茬技术,通过不同作物对土壤肥质的吸收和遗留,达到肥力平衡、
比如,《齐民要术》中,豆类作物与禾谷类作物轮作、粮食作物与绿肥作物轮作、水旱轮作。
后来,还发展出稻麦轮作技术。
显然,华夏的耕作技术,更能用相对固定的土地,养活越来越多的人。
而玛雅人,则不行了!
古典期的玛雅文明,社会繁盛、人口剧增。
但人多,必然要求相互匹配的生活资料。
做为极大依赖单一作物的玛雅人,玉米产量需求的压力越来越大。
于是,更多的雨林被砍伐、烧毁、种地,那些原本有严格休耕时间制度的土地,也被尽量再次开发利用!
树木,越来越少。
林谷地带松软不平的地表土壤,在雨林充足的水量浸润冲刷之下,一点点流逝。
这些被带走的,往往是雨林中最为肥沃的部分!
玉米地,肥力不可遏制地开始下降,玉米的产量也跟着越来越少。
而土地越多,意味着需要参与耕作的人力更多。
人多,消耗的生活物资就更多,需要的土地就更多……
循环,恶性循环!
怎么办?
玛雅城邦的城主们,不由自主地盯上了周围远近,那几百座城邦王国的财富!
他们的土地,他们的人口,他们的粮食……
人们疯狂地生、疯狂地消耗、疯狂地掠夺、疯狂地战争……
饥饿,越来越让玛雅人绝望!
雨林树木减少,生态越来越恶化……
食不果腹的玛雅人,开始将目光投向巨大的金字塔和神坛!
玛雅王族和祭司,将“衰败之象”归于神灵的惩罚。
于是,建神庙,多祈祷,规模宏大,无止无休……
原始农业,陷入了一场得不到升级的恶性发展状态。
城市文化,也开始接着崩溃!
当一毛不拔的荒地,包围了巨大的城市,玛雅人唯一的选择,就是弃城而去!
有时候,仅仅是一场突然而来的大洪水,就将一切格式化而归于零!
热带雨林中的中央低地城邦文明,注定只会身下华美的建筑,成为遗迹……
农业,也是一项需要科技化密码的神迹!
可这个密码,玛雅人如同对铜铁等金属文明一样,从来没有能掌握!
当然,生态的恶化后,除了粮食不足,还有爆发的莫名疾病!
按